近日两会上一位代表提议“建议禁止单身女性冷冻卵子”,一时间这项提案上了头条热搜,大家针对“单身女性冷冻卵子”这个话题开始了激烈的讨论,明明是件很好的事情,为什么专家建议禁止卵子冷冻?
其实这次两会的“鼓励公民适龄结婚生育,禁止医疗机构开展单身女性冻卵”的提案不禁使人联想到2019年12月,全国首例因冷冻卵子引发的一项人权纠纷案。
此案缘起于医院拒绝为31岁单身的许女士提供“冻卵”服务。使单身女士冻卵这个议题,直接的进入人们的视线,引起热议。
卵子冷冻,建立自己的卵子银行以备不时之需,这么美好的事情为什么会引起热议?为什么专家建议禁止?这就需要“从头”说起。
女孩出生时,每一卵巢内约含75万个原始卵泡,随着年龄的增长,绝大部分原始卵泡逐渐解体而消失。从青春期开始,每月有一定数量的卵泡生长发育,但通常只有一个卵泡成熟,并且排卵。
一般来说女性一生成熟的卵子大约有400~500个左右,其余的卵细胞就自生自灭闭锁了。卵子每天都在减少,即使你不用它。所以卵子说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珍贵就在于此。
1988年首次人卵子冷冻-复苏并成功受孕后,冷冻卵子成为保存妇女生育能力的有效储备方式。通过深低温冷冻技术,可提前将卵子保存起来,待需要生育时再通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等来获得生育力。
卵子冷冻经历了慢速冷冻和玻璃化冷冻技术的过程。虽然随着生殖医学的进步,技术日趋成熟,但即使是通过超促排卵药物治疗获取卵子,从女性的安全角度出发,每次能够获取的真正可用的卵子往往不超过10-20枚。
后期还需要通过试管婴儿技术达到怀孕的目的。据统计平均一个卵母细胞产生活产的概率是2%-12%。因此患者通过这一方法成功怀孕及活产的几率并不理想。
卵细胞与精子不一样,卵子中含的水分较高,在冷冻和解冻的过程中可能伴随卵细胞的损伤,其冷冻复苏效果与胚胎冷冻相比较差,更不能与精子冷冻相比,其步骤也要复杂得多。也可以这样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几年前一个明星曾经说过,冷冻卵子是找到了“世界上唯一的后悔药”。冷冻卵子,仅能说离“掌控生命”近了一步。只是近了一小步。
在庆幸有后悔药可吃的同时,不妨冷静地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么美好的事情会引起争议?为什么生殖医学专家会喋喋不休的强调:不提倡那种没有任何医疗指征,仅仅为了延迟生育实行卵冷冻的做法?为什么医学专家提倡适龄结婚生育!
1、卵子冷冻的性价比不高
较高的费用,繁琐的程序,沉重的心理压力。高龄冻卵,很难获得所需要的达到成功妊娠的卵子数量。年轻女性有很多自然生育的机会,冻卵可能只是个心理需要,而卵子利用的机会很少。况且还存在卵子保存期限的问题。
2、冷冻卵子的损伤问题
如前所述,卵子冷冻的过程有可能对卵子的细微结构及染色体造成损伤。对出生后代的远期健康的安全性,尚有争议。
3、取卵手术的风险
冻卵和冷冻精子是不一样的,为了获取较多的卵子需要用药物进行超促排卵,超剂量的激素药物的应用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对女性的身体健康是有损害的。而取卵手术本身也存在相应风险。
4、伦理性问题
目前国家对未婚女性的卵子冷冻保存,还存在很多法律与伦理的空白,缺少相关的法规文件。
任意施行卵子冷冻,还有可能产生其他的负面社会效应。如医疗资源浪费,卵子买卖等。冷冻卵子,仅能说离“掌控生命” 近了一小步。路漫漫,任重而道远。
人类寿命在延长,女性也是如此。但是你是否知道,女性生命的延长,延长的不是生育年龄,而是更年期以后的日子。女性生育力从35岁起逐渐开始明显减退,37岁后减退更迅速,不孕症发生率随年龄增加。
关于女性年龄对生育能力影响的报道指出,不孕率在20~24岁已婚妇女中仅占6%,30~34岁上升至15%,40岁以后就达到64%。卵子数量的减少和(或)卵子质量的降低是导致高龄妇女生育力下降的直接原因。
这时即使接受辅助生殖技术,亦不能改变年龄导致的生育力降低的现实。高龄生育的流产率,妊娠期并发症,以及出生缺陷的问题明显增加,并影响女性和子代的健康。所以说,女性的生育年龄,弥足珍贵。适龄生育,才是王道!
女性生育力保护的方法不止限于卵子冷冻。还有胚胎冻存、卵母细胞冻存、卵巢组织冻存、药物抑制卵巢的卵泡发育、卵巢移位手术等手段。我国的生育力保存技术与国际同步。期望随着科学发展的脚步,女性会真正做到“生育自由,掌控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