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眼和耳是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窗口,语言的交流是发展智力开发的基础,教孩子说话是发展语言的重要途径。
婴儿刚生下来,只会用哭声来表现自己的要求,如饿、冷、尿布湿了,都会哭闹;到40天左右,就会望着大人的面孔“噢、噢”地叫。孩子到了3个月会“啊、咿、噢”等单音代替语言。当孩子被逗乐时,也会用“呃、啊、咿、噢”等单音应答。这种简单的模仿虽未成为语言,但也是通过了婴儿的大脑所作出的一种反应;是成人的意图和孩子内在因素取得了一定联系的结果,这一结果事实上已获得了最初的教育训练——语言。3个月的孩子已能对声音做出定向反应,对发音方向显出注意表屈服于。4个月时,对声音已能分辨,听到母亲的声响会立刻高兴起来,嘴里会“啊,噢”个不停。5~7个月,能理解成人对他的态度、表情和语调,甚至会表示出不同的反应。如大人用严肃的表情,较高的声调训斥他城市污染会使孩子感到不高兴,甚而放声啼哭;以嘻笑的表情、温和的语调逗引他,会使孩子的粗神兴奋,情绪活跃而感到快乐。8个月以后,成人与他说话时,会做出回答性的动作,这时就要把语言和人物联系起来,训练孩子的发音,如学发“爸爸”、“妈妈”等音。此时他已开始懂得语言,如说“爸爸”就会转向爸爸所在的方向。9~10个月时,已能理解几个较为复杂的词意,并做出成人对他嘱咐的动作,如“笑一个”、“拍个手”、“摇摇头”、“再见”等等。11~12个月时,能叫出某些事或物的名称,但常以一个字做代表,如“嘀嘀”代表汽车,“咯咯”代表鸡、“咪咪”代表小猫等。并可按成人的指点取来某件东西,如说“把碗给我拿来”,他会把碗拿给你;也会指出自己身体的一些部位,如产“鼻子呢?”他会指自己的鼻尖,“眼睛呢?”会用手指指自己的眼睛。当成人对他某些行为表示不允许时,他能够停止,如说“不许拿”,他会把小手退回来;也能对成人的吩咐用表情或动作来表达乐意或不乐意。见到常用的东西能用单音重叠的方式说出它的名字,如见到常用的小碗,会说‘饭饭’;拿到小袜子,会说‘袜袜’看到自己的帽子,会说“帽帽”;也会说出自己的名字。这时可有意识地教孩子看物说话,如“杯子”、“饭碗”等,也可教孩子看图说话。总之,让孩子先听懂成人说出的词汇,再学会说简单的词汇,以后再进一步教孩子说短语。
当孩子“咿呀学语”的时候,如果注意对他进行良好的言语教育,早日教孩子说话,就能促进思维,发展智力,比如在喂奶和护理时,把动作和语言结合起来,最好能指着某些物品用沮楚缓慢的语言对他说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要象对待已经懂事会说话的孩子那样给他讲各种各样的事情,让他感觉,让他看,让他听。不要以为这样做是“对牛弹琴”,虽频繁的刺激,能促进孩子听觉和发音器官的发育和健全。孩子虽然不会说话,却有惊人的接受语言能力。让孩子听语音可以训练听力,看口形可以锻炼视觉判断力。
小儿学说话靠模仿,教孩子说话时,最好用普通话,避免教孩子说土话,以免将来上学时出现发音上的困难。要教孩子清楚完整地说话,不说半截话。小儿发不准音,说错了话,就及时给予纠正,帮助他说清楚,要避免与有“口吃”毛病的人接触,以免染上“口吃”的坏习惯。在孩子学话过程中,千万不要讥笑他,别人一笑他就不敢再在人的面前说话了,而应该鼓励孩子大胆说话,多寻找机会让孩子练习说话,使孩子从小口齿伶俐,思维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