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新闻第一早班车【第1289期】
本期编审:艾胜利 责任编辑:李翊飒
2017年10月22日 星期日
【许昌天气】
今天:多云转晴,10℃到21℃
明天:晴,8℃到18℃
在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发布的《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7)》中,许昌交上了一份耀眼的成绩单:居民获得感、信心感、社会治安指数均位居全省第一,城市宜居度位居全省第三。
居民获得感,是考量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准。对于许昌人来说,在居民获得感指数上取得高分,不仅是收获一项荣誉,更彰显出城市的气质与品位,承载着广大市民对城市的亲近感和喜爱度。
人居环境大改善,生态宜居有“质感”
随着我市持续多年的城市创建,如今的许昌,居住环境、生态环境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出门赏清流,四季可看花,满眼皆绿意,宜居又宜业,真可谓“森林走进城市,城市拥抱森林”。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的同时,人们实现了安居乐业的梦想,在充满诗意的“大家园”中生活得更加舒适、温馨。
饮马河畔美景。
记者从市园林部门了解到,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城市绿化项目建设力度, 2014年至2016年,绿地总量快速增长,新建了东湖游园、北海公园、鹿鸣湖公园、芙蓉湖公园及中央公园等一批规模大、品位高的园林绿化项目,提升改造了三大水系绿化工程、西湖公园、许扶运河游园等绿地。如今全市公园、游园总数为154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62%,绿地率达36.4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34平方米。
森林走进城市,城市拥抱森林。
近年来,为让居者有其屋,我市保障房建设和分配力度不断加大,让更多低收入群体有了温暖的家。目前,我市公租房保障分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两种保障方式。实物配租方面:自2010年以来,我市市区已进行了四次公租房分配,共分配公租房4682户。租金标准在每平方3.5元—5.5元之间,房屋户型有一居室、二居室,单套建筑面积为45平方米—60平方米。租赁补贴方面: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90元,按季度发放。截至2017年10月,发放金额为412290元。
百姓出门“行”得顺畅、“行”得安全
一直以来,我市对百姓出行问题都十分重视。近年来,众多惠民措施的实施,让许昌市民“行”得顺畅、“行”得安全,生活越来越便捷、幸福。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公交车,随时借还的“小绿”,通达八方的高铁……交通“红利”让如今的许昌人幸福感越来越强烈。
截至目前,许昌市投入运营的公交车辆共计683台,公交线路34条,年客运量5500万人次,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47%。
市区七一路上,便捷的公交为市民出行带来便利。
针对市民的不同需求,公交公司还专门开通了工业专线、旅游专线等特色公交线路,让市民在不同时段享受“定制化”的服务。此外,从2014年重阳节起,许昌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的惠民政策开始实施,让“银发一族”充分享受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成果。全市10多万个家庭的21万名老人因此受益。
在许昌,除了日益便捷的公交车外,一辆辆被人们亲切地称作“小绿”的公共自行车成为许昌一景,为我市市民的日常出行提供了便利。“小绿”投入运行3年来,共办卡66617张,接听热线电话69140次,累计骑行16110282次189604196分钟,借还车3222万人次,单日最多借还车68132人次。
不仅是公交车和“小绿”,于2012年9月28日开始运营的京广高铁许昌东站为市民的长途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在京广高铁许昌东站乘坐高铁,许昌人1小时40分钟可以到武汉,3个多小时能到北京,7个小时可以到广州、东北、川渝、福建等地。随着全国高铁网络的不断完善,许昌人乘坐高铁能去的地方越来越多。此外,许昌东站周围建设有异地候机楼、汽车站、出租车停车场等配套设施,许昌人出行能享受到“一站式”服务。
一个个“民生圈”,串起群众“幸福圈”
获得感强调一种实实在在的“得到”,更加贴近民生、体贴民意。近年来,我市实施一系列民生工程,广场、游园设置了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15分钟健身圈”让市民随时随地都能动起来;民以食为天,小小的“菜篮子”关联着千家万户,我市着力构建“15分钟便民服务圈”,让老百姓的菜篮子拎得更加舒心、放心;“15分钟健康圈”,“圈”出了居民灵活的就医方式,更“圈”出了群众的健康新生活。
10月17日,在魏都区玉皇阁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崔永强正在帮社区居民量血压。
规范提升社区生鲜便利店是我市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生鲜便利店进社区是我市2015年、2016年、2017年连续三年十项民生工程中关于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一个项目。目前,市区已有117个社区生鲜便利店。
近年来许昌实施了中心城区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在清潩河、饮马河、鹿鸣湖等河湖水系旁增加了许多健身设施,无论是跑步、暴走,还是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都能轻松找到场地。
目前,市区公共体育设施和儿童游乐设施一期建设任务已全部完工。公共体育设施和儿童游乐设施遍布市区清潩河、天宝河、饮马河等河湖水系和文峰游园、鹿鸣湖体育公园、南湖游园等广场、游园,为城市增添了许多体育元素、运动元素,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如今,从市区任一居民小区出来,不出15分钟,几乎都能找到健身、休闲的游园或绿地。免费“健身房”开到了家门口,这是不少许昌老百姓深切的感受。越来越多的人从体育运动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引领健康生活的同时,用蓬勃的精神风貌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为文明许昌构筑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感冒发烧了,在家门口就能看病;老人出门不便,打个电话“家庭医生”上门诊疗……随着我市“15分钟健康圈”等民生工程深入实施,这样便捷的就医方式开始走进百姓的生活。
今年,我市加速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将老年人、贫困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作为优先签约对象,为其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健和健康管理服务。目前,我市城区共组建“片儿医”服务团队100多个,签约21万户45万余人。
我市以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逐步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
文化资源富了“脑袋”,鼓了 “口袋”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永恒的魅力。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许昌素有“魏都”“钧都”“花都”之美誉。厚重博大的三国文化,瑰丽神奇的钧瓷文化,香清质洁的蜡梅文化,共同构成了许昌独特的地域文化。
雨后的灞陵桥如诗如画。
禹州有“钧都”美誉,是中国陶瓷文化之乡。近年来,禹州市高度重视钧陶瓷产业发展,充分挖掘钧瓷文化品牌资源优势,采取政府支持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着力打造文化艺术基地和产业集群,形成了陶瓷文化产业布局合理、快速发展、繁荣昌盛的良好局面。目前,我市钧瓷生产企业已发展至18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9家,年产量220万件(套),年产值24亿元,从业人员达2.8万人。
鄢陵素有“花都”“花县”之美称。全县花木种植有60多万亩、2400多个品种,被授予“中国花木之乡”“中国花木之都”。而鄢陵蜡梅因“蜡质厚、香味浓、花期长、颜色艳”闻名遐迩,有“鄢陵蜡梅冠天下”之美誉。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鄢陵发挥传统优势,把花木产业作为主导优势产业进行培育。随着鄢陵花木产业日渐壮大,越来越多的外地客商来到鄢陵采购苗木、花卉。鄢陵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扶持当地花木企业建成了鄢陵花木市场,鄢陵花木产业的市场化、规范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而借助每年一届的花博会,鄢陵县的花木产业得到了提档升级,花木产品远销国内各大城市。
作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知名的节会品牌,许昌三国文化旅游周已连续举办11届。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成为许昌弘扬三国文化、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加强经贸合作的平台,提高了许昌的知名度、影响力、美誉度,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了解,2016年,许昌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517万人次,同比增长25%;旅游综合收入74亿元,同比增长24%。“十三五”时期,许昌旅游业将构建“一心、二翼、四板块”的空间布局,推动许昌“全域旅游”发展。
记者 毛迎 牛志勇 张汉杰 陈晨 文/图
欢迎转发分享!转载须注明来源:许昌晨报微信公众号(xcchenbao)。合作事宜请联系18539039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