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9790

子宫腺肌病对IVF结局的影响

9790 2023-01-30 512
子宫腺肌病对IVF结局的影响摘要: 子宫腺肌病(AD)它是一种以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生长为特征的良性疾病,发病率为7%~23%,多发于育龄妇女。临床表现包括痛经、月经过多、不孕和流产。...

子宫腺肌病(AD)它是一种以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生长为特征的良性疾病,发病率为7%~23%,多发于育龄妇女。临床表现包括痛经、月经过多、不孕和流产。


子宫腺肌病引起的生育能力下降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子宫收缩异常、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蜕膜障碍、前列腺素和细胞因子水平异常、自由基过多和免疫细胞活化。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是治疗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症患者的有效措施。本文将对子宫腺肌病进行治疗。IVF-ET总结了妊娠结局的影响和优化辅助妊娠策略。


01


子宫腺肌病是对的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

2017年,子宫腺肌病患者519例,非腺肌病患者1535例。分析表明,每个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和活产率明显低于非腺肌病患者,流产率明显高于非腺肌病患者。


Maubon发现着床失败与JZ带厚度增加显著相关:JZ带平均厚度7mm与>7mm临床妊娠率分别为63%和26%,JZ最大厚度为10mm及>10mm怀孕率分别为63%和14%。约15%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同时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了避免这种混合因素的干扰,一项回顾性研究将973名受试者根据不孕因素分为四组:子宫腺肌病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组、


结果表明,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为23.44%,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为36.62%,子宫腺肌病组为22.72%,子宫腺肌病组为22.72%,子宫腺肌病组为22.72%,对照组为34.55%;四组流产率分别为:40%、14.62%、35%、13.04%;活产率分别为:12.5%、26.48%、11.36%、27.47%。子宫腺肌病是对的IVF-ET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对每个移植周期都有不良影响,此外,腺肌病导致流产率增加。


不同类型的子宫腺肌病对生育能力也有不同的影响。黄林等人回顾分析了18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MRI图像分类和生育结果,发现外生和局部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生育预后相对较好,而内生和弥漫性子宫腺肌病,特别是不对称的子宫腺肌病,对妊娠有很大的影响。目前还没有就子宫腺肌病的分类达成共识,进一步完善超声、MRI根据子宫腺肌病的评价标准和分类系统,量化子宫腺肌病的严重程度,有利于辅助生殖结局的早期诊断、个性化干预和预测。


子宫腺肌病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子宫内膜-肌层结合带(JZ)结构变化导致子宫收缩异常、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蜕膜障碍、前列腺素和细胞因子影响子宫收缩,导致精子运输障碍、自由基过多和免疫细胞活化,导致胚胎发育异常。


02


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患者IVF-ET策略

子宫腺肌病患者接受IVF-ET治疗前需要进行综合评估。影响妊娠因素的患者,如卵巢储备功能良好、输卵管梗阻不合并等,可以应用GnRH-a3~6个月后试孕半年,如果试孕失败,建议行。IVF-ET;建议卵巢储备下降或其他不孕因素合并IVF-ET。Mijatovic研究表明,子宫腺肌病患者在应用Gn之前接受了这些研究≥3个月长效GnRH-a预处理后,受精率、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均明显提高。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老龄化、(≥35岁的腺肌病患者,可采用GnRH拮抗剂、微刺激等非降调方案促排卵。GnRH-a能缩小子宫体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Niu发现冻胚移植前接受冻胚等。GnRH-a临床妊娠率和持续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


Park等等的研究也表明接受GnRH-a子宫腺肌病患者预处理IVF/ICSI临床妊娠率高,在冷冻胚胎移植周期中GnRH-a预处理的好处更为明显。对于排卵后子宫体积仍大于妊娠12周的腺肌病患者,建议采用排卵后子宫体积仍大于妊娠12周的方法GnRH-a3~6个月后,胚胎移植在子宫体积缩小后进行解冻。对于接受拮抗剂和微刺激促排卵的患者,建议进行冷冻胚胎移植。移植前至少应用一个GnRH-a预处理。


Liang等发现LNG-IUS预处理组的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2.1%)VS22.1%,P=0.005;44%VS33.5%,P=0.045)。宫内置入LNG-IUS4周内可观察到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广泛蜕膜化和腺上皮和腔上皮的萎缩。它可能与雌激素受体、类固醇代谢酶、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有关。最近的研究表明LNG-IUS可能参与调节类固醇激素的信号通路。此外,还有研究发现LNG-IUS可减少雌激素受体α以及孕酮受体A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辅助生殖技术辅助妊娠反复失败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和冻融胚胎移植前的应用GnRH-a3-6个月后子宫体积仍无明显变化的腺肌病患者,可考虑保守手术,但子宫体积仍无明显变化的腺肌病患者,≥40岁患者手术效益不明显。高强度超声聚焦和射频技术也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有效方法,但可能导致妊娠期子宫肌层薄弱和子宫破裂的风险增加,尚未作为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法。宫腔镜下囊性腺肌病变切除术或电凝术也有利于治疗子宫腺肌病,但缺乏对其对生育能力的研究。


综上所述,子宫腺肌病对IVF-ET结果有负面影响,临床需要积极干预。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怀孕援助策略尤为重要。此外,子宫腺肌病影像学分型系统的建立和胚胎移植前LNG-IUS预处理及GnRH-a联合LNG-IUS需要深入研究预处理的应用价值。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