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考小玩,大考大玩”,考试后每个学生都在经历心理上的变化…,有的尽情放松,有的深陷自责,这些情绪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那么,中学生如何调节情绪问题?教师应该怎样帮助学生调节情绪呢?
中学生情绪调节方法
1.转移注意力
转移注意力就是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的事情转移到其他事情上,这样就可以使人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从而激发积极、愉快的情绪反应。
转移注意力可以通过改变注意的焦点来达到目的。例如,做一些平时最感兴趣的事,这样就可以使人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 又如当苦闷、烦恼时,不要再去想引起苦闷、烦恼的事,而将注意力转移到有兴趣的活动中去,可以去游戏、打球、绘画、下棋、听音乐、看电视、阅读报纸等。
2. 情绪宣泄法
情绪宣泄法是指在适当的场合,用适当的方式,来排解心中的不良情绪,发泄可以防止不良情绪对人体的危害。
① 哭--适当的哭一场
从科学的观点看,哭是自我心理保护的一种措施,它可以释放不良情绪产生的能量,调节机体的平衡。哭是解除紧张、烦恼、痛苦的好方法。许多人哭一场过后,痛苦、悲伤的心情就会减少许多。
② 喊--痛快地喊一回
当受到不良情绪困扰时,不防痛快地喊一回。通过急促、强烈的、无拘无束的喊叫,将内心的积郁发泄出来,也是一种方法。
③ 诉--向亲朋好友倾诉衷肠
向朋友诉说是一种良好的宣泄方法。把不愉快的事情隐藏在心中,会增加心理负担。找人倾诉烦恼、诉说衷肠,不仅可以使自己的心情感到舒畅,而且还能得到别人的安慰、开导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请记住培根的名言:“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将得到两个快乐;把忧愁向一个朋友述说,则只剩下半个忧愁。”
④ 写--写日记
美国心理学家Rollin James博士说:“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会成为我们一个抵抗疾病的军火库,因为写日记可能把危险的压力发泄掉,进而增强你的免疫力,改善你的健康。”
⑤ 动--进行剧烈的运动
当一个人情绪低落时,往往不爱动,越不动注意力就越不易转移,情绪就越低落,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可以通过跑步、打球等体育活动改变不良情绪。
发泄的方法不同于放纵自己的感情,不同于任性和胡闹。如果不分时间、场合、地点而随意发泄,既不会调控好不良的情绪,还会造成不良的后果。调节情绪最好的方法是学会自我调控。
3.学会控制情绪
人是有理智的,在陷入不良情绪,尤其是陷入心理学上那种遇事爱冲动的消极*,亦称冲动情绪时,我们不仅要学会正确的排解,更应该调动自己理智这道“闸门”的力量,去控制它,并且尽力使情绪愉悦起来。这种控制情绪的方式也有很多种办法。
① 自我暗示法
当我们进入考场感到紧张时,可以通过自我暗示(即自己主动、自觉地通过言语、手势等间接、含蓄的方式向自己发出一定的信息,使自己按自己示意的方向去做),不断地反复地提醒自己:“沉住气,别紧张,我会考好的。”这样紧张的情绪就会松驰下来。
② 提醒激励
自我激励可通过多种直接明了的方式,如名言、警句来激励,约束自己,自我激励是一种精神动力,一个人在困难和逆境面前,如果能够有效进行自我激励,就能从不良情绪中振作起来。
③ 深呼吸法
通过慢而深的呼吸方式,来消除紧张、降低兴奋性水平,使人的波动情绪逐渐稳定下来的方法。
当然,控制情绪的方法还有很多,就不一一赘述了。
作为教师,可以怎么做?
关于中学生情绪问题的处理,作为教师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要学会理解学生,做一个倾听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控制情绪,从而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中学生个体正值青春期,个体自主意识相对增强,但同时又处于心理断乳期,尚不能很好地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生活事件。当学生遇到情绪问题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于适当的指导,以帮助学生正确地宣泄情绪。
其次,当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对自己的认识出现偏差时,教师应该及时与学生沟通,信任并鼓励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激励学生通过自己来实现调整和改变。
最后,中学生的个体发展,是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所以,加强家校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在关注个体特殊性的同时与家长形成双向沟通,利用统一有效的教育方式,才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中学生自身在心情不好的时候,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以免负面情绪妨碍健康、学习和人际关系。
作为教师,应掌握控制情绪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发展良好的情绪品质,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保持健康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