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自我意识增强,自控能力尚弱
随着孩子自我意识增强,有时会想方设法获得更多关注。可是,因为孩子的自控力发展还不完善,有些行为会带有冲动性,即使大人给予提示,孩子依然无法停止行为,给成人以“不听话”的感觉。
对正确待人接物缺乏了解
身为“小主人”,孩子也想和父母一起接待客人。可是,因为对待人接物的礼仪缺乏了解,孩子往往只能模仿成人的行为,却把握不好分寸,造成对客人的打扰。
交往的需求未能得到满足
不少孩子大量时间都与熟人为伴,很少接触陌生人。有客人来访,孩子会感到好奇与兴奋,交往欲也被激发,他们会有意识地进行搭讪与表现,希望获得客人的喜欢。
家长对孩子过于宠溺或严苛
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无原则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致使孩子比较任性,把父母的提醒当作“耳边风”;反之,有些家长对孩子管教过于严厉,长期压抑孩子的天性,当父母的注意力都用于接待客人时,孩子就有了释放自己的机会。
客人的“客气”可能会强化孩子的言行
客人往往对孩子的行为更为包容,会尽力夸奖与配合孩子,即使有被打扰,也不会苛责孩子。这会使得孩子更加兴奋与放松,许多平时不敢做的举动,都会趁机表现出来。
支招
尊重孩子的心理需求
面对孩子的“人来疯”表现,父母需要冷静处理,可以共商一个时间段,让孩子适当表现自己,并给予肯定与赞许。当孩子的表现欲得到满足后,再告诉他“商量好的时间到了,我们需要谈些大人的事情,你先回房间自己玩会儿,好吗?”孩子在感到被理解与尊重之后,就会满意地自然离开。
适当进行礼仪规范教育
父母平时可以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礼仪规范教育,让孩子掌握有礼貌、有分寸的待客之道。同时,客人来访时,父母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接待客人,让他们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孩子也能恰当地参与其中,获得满足感。
事后对待客过程进行复盘
客人离开后,父母可与孩子就当天经历进行回顾。对于孩子表现好的地方,父母要给予鼓励,让孩子明白哪些言行受人欢迎,有意识地保持。对于孩子表现欠佳的地方,父母可以询问孩子的想法,一起商量如何改进。
充分满足孩子的交往需求
平时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外出,让他们有机会接触不同的人与环境,拓宽孩子的视野。这样,当孩子面对陌生人时,就不会过度好奇与兴奋。同时,孩子在与别人的接触之中,也会有身为客人的体验,感受怎样的待客方式让人舒服,在生活中也会效仿。
对待孩子时不过度娇宠或严苛
父母对孩子的日常管教要松紧适度,对孩子的不当言行,要及时指出与纠正,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同时,要理解孩子的天性,并告诉孩子如何恰当地释放天性。随着孩子自制力的增强,也会更好地掌握待客之道。
做态度明确且得体的客人
当我们身为客人时,不仅可以肯定孩子的分享,也可以适当地做出提醒。同时,当对方家长正在提醒孩子时,我们不要说:“没关系,阿姨不怕打扰。”“孩子都这样,爱闹才聪明。”这样不仅会反向激励孩子的言行,也会破坏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