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尺桡关节脱位可通过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中药外敷、针灸疗法、功能锻炼等方式治疗。下尺桡关节脱位通常由外伤、关节松弛、韧带损伤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腕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1、中医手法复位
中医手法复位是治疗下尺桡关节脱位的首选方法,通过专业医师的牵引、旋转、按压等手法使脱位的关节恢复原位。复位过程中需注意力度适中,避免造成二次损伤。复位后需配合固定措施以维持关节稳定。手法复位适用于急性期脱位,操作简便且效果显著。
2、小夹板固定
小夹板固定是中医外治的重要辅助手段,复位后使用柳木板或杉树皮制成的小夹板固定腕关节4-6周。固定时需保持前臂中立位,松紧度以能容纳一指为宜。小夹板具有透气性好、重量轻的优点,能有效维持复位后的关节位置,促进韧带修复。
3、中药外敷
中药外敷可选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方剂,如金黄散、消肿止痛膏等。将药物研磨成粉后用黄酒或醋调敷于患处,每日更换1次。外敷药物能直接作用于局部,改善血液循环,加速肿胀消退。使用期间需观察皮肤反应,出现过敏应立即停用。
4、针灸疗法
针灸取穴以局部阿是穴为主,配合外关、阳溪、合谷等远端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针灸能疏通经络气血,缓解疼痛,促进组织修复。对于伴有神经症状的患者,可加用电针增强刺激效果。治疗期间需保持针具消毒,防止感染。
5、功能锻炼
拆除固定后应循序渐进进行功能锻炼,早期以腕关节屈伸、旋转的被动活动为主,后期逐渐增加抗阻训练。可配合中药熏洗如海桐皮汤温经通络。功能锻炼能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恢复腕关节活动度。锻炼强度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再次脱位。
中医外治期间应避免患肢负重和剧烈运动,饮食宜清淡富含蛋白质和钙质,如牛奶、鱼肉、豆制品等,有助于组织修复。定期复查X线了解复位情况,若出现持续疼痛或活动障碍应及时就医。恢复期可配合热敷和轻柔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但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防止不当操作影响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