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牙反合是下前牙咬在上前牙前方的错颌畸形,主要由遗传、不良习惯、乳牙滞留等因素引起,可通过功能矫治器、固定托槽、隐形矫正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
父母存在骨性三类错颌或下颌发育过度时,子女出现前牙反合概率显著增高。这类情况需在替牙期(8-10岁)进行头颅侧位片检查,通过颈兜或前方牵引器抑制下颌过度生长,严重骨性畸形需成年后配合正颌手术。
2.环境因素
长期吮指、咬上唇等口腔不良习惯会推动下颌前伸。2-5岁儿童出现此类行为时,可采用舌刺矫治器配合行为干预,必要时使用肌功能训练器重建正确吞咽模式。奶瓶喂养角度不当也会诱发功能性反合,建议喂养时保持45度角。
3.乳牙问题
乳尖牙磨耗不足或乳牙早失会导致下颌功能性前移。对于乳牙期反合,可用2-3mm厚的树脂斜面导板,每天佩戴12小时持续3个月。混合牙列期可采用FrankelⅢ型功能矫治器,通过唇弓和颊屏引导颌骨发育。
4.矫正方案选择
金属托槽适合复杂病例,通过Ⅲ类牵引调整咬合关系;陶瓷托槽美观性更佳,适合青少年患者。隐形矫正如隐适美需每天佩戴20小时以上,每副牙套施加50-70g力值。严重骨性反合需联合LeFortⅠ型截骨术,术后正畸时间缩短40%。
保持阶段建议使用Hawley保持器配合夜间颌间弹性牵引,前6个月需24小时佩戴。矫正期间应避免啃咬硬物,每日使用冲牙器清洁托槽周围,正畸蜡可缓解黏膜溃疡。定期复查咬合关系及颞下颌关节状况,成年患者需关注牙槽骨吸收情况。
前牙反合矫正越早干预效果越好,乳牙期开始治疗可避免颌骨发育异常。无论选择哪种矫正方式,都需要保持18-24个月巩固期,并定期进行咬合功能评估。伴有开闭口弹响的患者需同步进行颞下颌关节理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