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周期中,超声波监测卵泡主要关注卵泡的外观、尺寸、增长速率、内部的声波反射以及数量。通常,这种监测从月经周期的第9天开始。对于周期规律的人来说,通常会在月经周期的第9、11、13、14天以及排卵日进行监测。而对于周期不规律的人,则需要先观察卵巢的大小,再根据卵巢内卵泡的大小来安排后续的超声波监测时间。
自然周期超声监测卵泡的具体情况?
在自然周期中,卵泡呈现在卵巢皮质内部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无声区域,外形整齐,张力较强。在排卵前的成熟阶段,在LH激素的作用下,颗粒细胞层会出现皱褶,卵泡壁的形态会变得不规则,张力也会降低。在药物*下多个卵泡同时发育的情况下,超声图像会显示出多个大小相似的卵泡互相挤压,形态不规则。
在正常情况下,卵巢皮质内有大量的初级卵泡,但由于体积太小,超声波无法检测到。在周期即将结束时,随着激素水平的变化,会有10到20个次级卵泡开始增大。卵泡的*通常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第2到5天,此时超声波下可以看到多个窦卵泡排列在卵巢的外围,直径在2到9毫米之间。在正常周期中,成熟的卵泡直径可以达到18到28毫米。排卵后的第7到8天,黄体的体积和功能达到高峰,直径为10到20毫米。
在监测排卵时,通过动态比较卵泡的增长速度,可以评估卵泡的生长发育情况,并预测排卵的可能性和时间。自然周期中卵泡的生长速度范围是1.7到3.0毫米/天,其中优势卵泡的生长速度为1.0到2.0毫米/天,接近排卵前的卵泡最大生长速度可以达到2.0到3.0毫米/天;在促排卵周期中,卵泡的生长速度更快,为2.5到2.7毫米/天。
在有排卵周期的正常情况下,卵泡内部呈现透明的无声区域。当出现无排卵周期,如黄素化卵泡未破裂综合征或出血性无排卵卵泡时,卵泡内部会显示出弱声波反射或细密点状的声波反射。
在自然月经周期的第2到5天,卵巢内可以看到数个2到9毫米的窦卵泡,这些卵泡的数量,即基础窦卵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 AFC),是评估卵巢储备功能的一个重要的超声波指标。在促排卵周期中,卵巢对激素的反应各不相同,有些人可能只有卵巢数量的增加而卵泡大小不变。测定卵泡数量可以帮助临床调整药物方案和剂量,以获得优质的卵泡。当多个卵泡同步发育时,超声波卵泡监测可以分段进行,例如记录大于10毫米、10到14毫米、14到18毫米、大于18毫米的卵泡数量。这种分段是根据女性卵泡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的,没有统一的划分要求,只是为了方便后续监测中对排卵情况和排卵数量的比较和了解。
总的来说,自然周期超声波监测卵泡主要是从卵泡的外观、尺寸、增长速率、内部的声波反射以及数量这几个方面入手,根据不同的标准来评估卵泡的状况。自然周期卵泡监测时机通常是从月经周期的第9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