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胚胎移植(FET),顾名思义,是将胚胎置于液氮(零下196℃)中冷冻后用于存储,选择适宜时间将胚胎解冻后进行移植。胚胎冷冻技术的出现,首先使得富余的胚胎得以保存和再利用,促进了单胚胎移植在临床的推广,以保证更舒适和安全的怀孕结局,其次也能够在患者有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风险时提供“全胚冻存”,以避免鲜胚移植怀孕后病情加重。
影响冷冻胚胎移植周期及移植成功率的可能因素
1.患者基本特征
女性的年龄和体重指数(BMI)等基本特征可能影响冷冻胚胎移植周期的临床结局。有研究发现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冷冻胚胎移植周期的累积活产率逐渐下降,当患者年龄大于41岁时,3个冷冻胚胎移植周期的累积活产率仅20%。此外患者的BMI水平也有可能影响冻胚移植周期的结局。有研究发现,在冻胚移植周期中,BMI过低的患者具有较高的自然流产发生率。
2.胚胎冻存的方法
IVF实验室使用的胚胎冷冻方法有两种:程序化慢冻及玻璃化冷冻法。早期的程序化慢冷冻对冷冻设备及实验室规格要求较多,需要较长操作时间。玻璃化冷冻技术作为新兴技术,具有操作简单、节省时间、避免冰晶损伤细胞等优势,具有更高的胚胎复苏率。但玻璃化冷冻及程序化慢冻两组之间的临床妊娠率无明显差异,婴儿出生体重亦无明显差异。目前玻璃化冷冻法已经成为胚胎冻存的主流方法。
3.授精方式
大部分研究认为授精方式,初代体外受精(IVF),和第二代单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受精(ICSI),对冻胚移植的临床结局无明显影响。我国学者发现,IVF或ICSI授精对冻胚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着床率、流产率、活产率、早产率均无明显差异。此外授精方式对于冻胚移植活产儿的生长发育亦无明显影响。
4.移植胚胎类别
为研究冷冻胚胎移植周期中,移植卵裂期胚胎(第3天胚胎)或移植囊胚(第5-6天胚胎)的临床结局是否存在差异,美国学者随访了2004-2013年间22万个冻胚移植周期的临床数据,结果显示单周期移植囊胚具有更高的临床妊娠率。也有文献显示移植卵裂期胚胎和囊胚累积活产率相似。
5. 冷冻胚胎移植周期内膜准备方法及内膜厚度
子宫内膜的容受性是指子宫内膜对胚胎着床的接受能力,但对其具体机制的研究也是最难和最缺乏的。在冷冻胚胎移植周期中,子宫内膜厚度和形态就成为了最直观、测量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指标。我国学者发现在冷冻移植周期中,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8mm并且小于16mm时,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显著增高。
不同的内膜准备方案各有其优、缺点。有健康的排卵周期的女性可以选择自然周期内膜准备方案,无需外源性激素药物的应用,更接近自然状态,操作简便,但可能因为当月卵泡发育不良而临时取消周期。诱导排卵周期采用微量的药物刺激卵泡发育成熟,具有简便、稳定的优点。降调节后的激素替代周期和单纯的激素替代周期都各自具有适用的特殊人群。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医生通常会结合女性的情况,灵活的运用各种内膜准备方案选择合适时机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