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觉得体温这个事儿特别重要还是从「非典」开始的,那个时候,每天最怕的就是自己或身边有人发烧。那也是第一次觉得一个小小的体温,竟然能说明这么大的问题。
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体温有关的事儿。
健康的体温一定是 37℃ 吗?
我们都知道,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37℃,但这个数值说的是人体在正常情况下的平均体温,即便你健健康康、白白胖胖的,体温也不是恒定不变的。
性别差异、年龄的增加、环境的改变、饮食习惯的变化以及吃药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正常体温的波动;其次,如果你不能准确地读出体温计的数值或是在一天内的不同时间量体温,测量结果也会受到轻微影响;此外,测量部位的不同,正常的体温值也会稍有差异。
多少度才算发烧?
通常,当体温升高超过正常体温 0.5℃ 时,就算作发烧了。
不过,每个人的正常体温略有不同,而且受许多因素,比如时间、季节、环境、月经等的影响,因此想判断是不是发烧了,最好是和自己平时在同样条件下的体温比较。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本来的正常体温(假设,其实大家都不知道),那么腋窝体温超过 37.2℃ 就可以算作发烧了。
为什么会发烧?
引起发烧的原因有很多,简单来说是这样的:
那些细菌、病毒什么的,最爱往人的身体里钻了,它们生前或死后会产生一些东西,叫「外源性致热原」,它们会让人体热起来。
另一方面,它们入侵以后,人体也不是吃干饭的,会立即发起反击,就产生一堆细胞因子去攻击它们,而恰恰这些细胞因子很多也会引起发烧,叫「内源性致热原」。某些恶性肿瘤也会产生这些细胞因子。
这一里一外的,我们就发烧了。
发烧,有时候也是件好事儿?
一般来说,发烧总是和各种「不好的事情」搭伙,比如体温超过 40℃(小儿超过 39℃)的时候,就有可能引起头晕、抽筋、昏迷等,甚至是严重后遗症;或者发烧太久,身体耗不住了。但不管是哪种情况,都要及时去医院的。
但这也不妨碍它偶尔做个好人好事儿。
发热,说明身体已经开启抵御外敌的模式了,比如,发热有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身体的抵抗力,「杀一杀」病原体及其毒素的锐气,使其丧失杀伤力,进而能够不借助药物的作用,自己就把身体里的敌人消灭掉。
不过!这种好处是非常有限的。持续发烧的话,对于成人来说,基本就是要喝水、吃药、去医院。
低烧,同样惹不起
一般来说,发高烧了,还能感觉到,但出现低烧,却很少有人会注意到。
体温之所以会降低,主要是身体的热量「入不敷出」了,产热少,散热多,体温平衡的小船自然说翻就翻了。
可就是这个不起眼的低烧出现了,可能往往代表了更严重的问题,比如休克、吸毒、维生素等缺乏及严重感染;当然,有时也会因为周围的温度实在是太低了……体温也跟着降低。
当体温降到 35℃ 以下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生「低体温症」,可能会出现「脑子不清楚」、脸色发灰、全身发凉等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别不把低烧不当回事,立刻马上去医院!
所以,体温到底应该怎么测?
常用的体温包括口腔温度、鼻腔温度、耳朵温度、腋窝温度以及直肠温度等。
正如文章开始所说的,在健康状态下,我们的体温相对稳定,维持在 37℃ 上下。
人体体温的正确测量方法是在每天的不同时间点、多次测量,比如可以选择早晨 8 点左右、午后 3 点左右、晚上 8 点左右各测一次,为了测起来更方便,成人一般可以选择测腋窝温度,连续测量几天,取其平均值就是你的正常体温啦。
在测量体温时,测量的人应该保证在最近的一小时内没有运动,没有吃喝带有*或糖的饮品或食物,这样的测量结果才会更加贴近体温的正常值。
日常生活中,由于身体内外的各种变化,体温都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只要体温在正常范围附近,上下波动不超过 1℃,都不用过于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