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快捷看天气预报

9790 124 0

  钓鱼很多年了,鱼钓了不少,从开始疯狂购渔具,凌晨1点起床去占位,而且一钓一天的时候很多,好几次早3点开钓,晚9点到家,连续3天,累得不行.到最近感觉瘾好象不象刚开始学钓鱼时那么大了,追求一杆一线,越简单越好.期间,在诸多网站看了很多钓友的各种文章,觉得有很多值得学习,就积累起来,有的试用后效果很好,有的也是不行----中国这么大,一方水土一方鱼,都是有道理的.08年冬天钓不了鱼时简单归类整理了一下,想与众钓友共享.

  由于都是在网络上收集的,有的章节可能就是某位钓友的经验之谈,也有的饵料配比有替厂家做广告之嫌,对有的内容也进行了删减,对其中的错别字的进行修改,但还是有很多疏漏之处, 说这些是想告诉钓友:第一别说我剽窃,找我要稿费 ;第二别说我是托儿;第三别......

  先试发其中之一,请大家去粗取精,如果对您有帮助,那是最好,如果无效,那也对不起.

  如果大家反馈效果好,受欢迎就继续发,如果......

  经 验 技 法 篇

  **钓鱼八大招 招招有规律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讲的就是看招。会看,鱼情水情,一目了然;不会看,黑山白水,满眼疑云。会看与不会看,钓技自分高低。钓鱼有八大招式,如能运用自如,自然好处多多。现将八大要招主要做法介绍如下。

  一、看天气

  自古以来,钓鱼是讲究看天气的。不同的天气钓不同的鱼,不同天气钓不同的水,这种界定是十分清楚的。其实,看天气主要是看阴晴、看气温、看风向(看风向单独讨论),因为晴天钓鱼和阴天钓鱼是两回事,气温高和气温低钓鱼差别也相当大,晴天要钓浑水,钓深水,钓远水。阴天可以钓清水,钓浅水,钓近水。晴天光线强,在浑水中好钓鲤鱼。阴天的光线弱,在浅水中好钓鲤鱼。至于看气温,除了看基本气温外,还要看温差。温度在5℃以下,35℃以上,有些鱼会停止进食,要想钓上它们会有困难。温度在20℃左右时好钓鲫鱼、鲤鱼,温度在30℃左右时好钓草鱼、鳊鱼。温差在5℃至8℃左右,是比较好钓鱼的。一天之内,温差超过15℃,则不好钓鱼。

  二、看塘型

  看塘型与选择钓点有关,塘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塘型,钓点是不一样的,通常的选择是“长塘钓腰,方塘钓角,大塘钓边,小塘钓心等等”。其实,看塘型有三大要点:一是看滩,二是看湾,三是看阳。春钓滩,看准滩位十分重要。秋钓湾,塘湾在哪里要清楚。冬钓阳,朝阳的地方要明白。当然,没有滩可以钓浅,没有湾可以钓深,没有阳可以钓明,这是看塘型的变化。而最为要弄清楚的是塘的走向,塘的摆放是否规则,塘的形状是否正规,以深水为准,是坐北朝南还是坐东朝西的,一定要看清分明,心中有数。它与变更钓点有关,由于天气变化等因素影响,需要搬移钓位时,塘的走向不同,下一站钓位是不同的。值得说明的是,看塘型决定钓位不是唯一的。确认钓位的因素很多,特别是当塘底的状况与塘型不一致时,看塘型就会失去它的有效性,应当明察。

  三、看水质

  来到塘边,是钓还是不钓,是钓浅还是钓深,是钓上层鱼还是钓底层鱼,是由水质来决定的。水质有浑清之分、肥瘦之分、好水和坏水之分。浑水有泥浑水和淡浑水两种;清水有纯清水和养殖清水等。肥水和瘦水,径渭分明,好水和坏水,一闻便知。如果是浑水(不论那一种),阴天或雨天,不要下钓,改在晴天来钓。养殖清水可钓深、钓远。如果是肥水,呈油绿色,不论晴天阴天,要钓浮食,钓中上层鱼,应以钓鲢鳙鱼为主。是瘦水,水质为浅黄色,不论阴晴,都能钓底。有腥味的水,为有鱼,为好水。有臭味的水,臭气刺鼻,为坏水,坏水里是没有鱼的。

  看水质与布窝有关,浑水要布显色饵,如白酒米、灰面等。清水能布本色饵,如糠饵、豆饼、颗粒饲料等。肥水应布小窝,瘦水能布大窝。钓饵多变,一般应与窝饵同步。浑水当中,更要色显饵活,不必犹疑。

  四、看风向

  风向有南北之分,东西之别。看风向的同时要看风力,风中钓鱼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钓位,二是钓组。南风多为暖风,要钓浮钓浅。北风多为冷风,要钓底钓深。东风西风,总归不好钓鱼,特别是西风,鱼会停止进食,什么也钓不上来。风有大风细风之分,大风要钓风腰,细风可钓风尾,也叫钓斗风,风大到不好放钓,才选择钓风头。所以,风天钓位的选择,不但与风向有关,而且与风力有关。风天钓鱼的钓组,也有所不同,坠要加大,标要升高,调标时,坠要略重于标的浮力。做到不能让风吹走浮标。要调高目,浪头不能盖过标顶。风中钓大鱼可以钓平标、睡标。

  看风向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判断风力,内陆风力一般分为十二级,风力的大小与浪头有关。一二级微风轻风,水面会有波无浪。三四级风力,水面会有波有浪,拍打岸边有轻轻响声。五级六级风力,会浪头翻滚,拍打岸边有响声加大。七级八级风力,水面会翻白浪,也叫白头浪。九级以上,水面会涌上堤岸。五级六级以下的风浪中,还是能钓鱼的,钓不了手竿可以钓海竿。

  五、看鱼泡

  鱼泡也叫鱼星,鱼泡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有疏有密,有走有停。看鱼泡决定窝子打在什么地方,包括应该打下什么样的窝饵。大泡是草鱼饵,大泡多,说明草鱼多,就可以下草鱼饵,如麦麸、饼饵等。小泡是鲫鱼泡,小泡密,说明鲫鱼多,就可以布鲫鱼饵,如酒米、豆粉之类。如果大泡带小泡,而且成串移动,是鲤鱼泡,就可以下鲤鱼饵,如糠饼之类。在已经打窝的地方,不断有成团的大花泡从水中翻涌上来,是鲢鳙泡,如想钓鲢鳙,就可以加鲢鳙饵,如用发酵酸性饵等,至于青鱼、鳊鱼等,虽然也吐泡,但可以共饵,不再专门布窝。在看鱼泡的同时,还要细看水面的鱼花,如果水面不断有大鱼花出现,说明水底缺氧,可以钓浮。如果无泡可看,有两种情况,一是鱼已离底,一是水中确实没有鱼,风浪之中是不好看鱼泡的,就可以根据塘型和风向布窝。

  六、看地势

  钓鱼中看地势,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人身安全问题,一个是遛鱼上鱼问题。有鱼的地方不好坐,好坐的地方没有鱼,这种事,在钓鱼之中常常发生。在水边,不好坐的地方难免有危险,分析是否安全,是十分必要的。切不可只顾一心钓鱼,发生意外,引出麻烦。同样,好遛鱼上鱼的地方没有鱼钓,有鱼钓的地方不好遛鱼上鱼,也常常出现。无论如何,一定要将遛鱼上鱼作为主要条件,特别是需要连续上鱼的时候,不好遛鱼上鱼是很不舒服的。

  看地势,对钓位周边的环境也要审视,头顶上是否有高压电线横空而过,身后及两侧是否有树丛草丛,行走的道路是否平坦等等,都是值得注意的事情。

  七、看标相

  鱼咬钩标相,主要有抬标、沉标、飞标、走标、点标、顿标、摇标等。不同的鱼种,不同的个头,咬钩时给出的标相是不一样的,温驯鱼与凶猛鱼标相有很大的区别。

  看标相,就是通过浮标的这些变化特征,来判断是什么样的鱼在咬钩。如鲫鱼咬钩,先点标后抬标是典型标相,悬坠钓的顿标,也是鲫鱼咬钩标相。鲤鱼咬钩,先点标后沉标是典型标相。草鱼咬钩,点标或摇标之后,沉标中会相应走标。青鱼咬钩,标相会边走边跳。凶猛鱼咬钩,多数是飞标、走标。游鱼等小鱼咬钩,也会制造飞标。两鱼抢饵,也生飞标等等。看标相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浮标的状况及动作,来判断钩饵是否进入鱼口。钩饵进入鱼口,就必须拉竿,钩饵没有进入鱼口,就不能拉竿。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是看标相的一个重要课题,需要不断体验,才能做到。

  八、看钓时

  看钓时与节令有关,不同的节令,钓时是不一样的。渔谚中的“夏天钓早晚”,就是讲的钓时。钓早晨叫做钓早黄昏,钓傍晚叫做钓晚黄昏,夏天的早黄昏来得早,天刚亮就可以开钓,一直钓到太阳晒到窝子上收竿。晚黄昏来得迟,从太阳落山开始,一直钓到看不见浮标。寒露前后,鱼的早晚黄昏有些变化,钓早黄昏不再是早晨,而是上昼半。钓晚黄昏不再是太阳落山,而是下昼半,上昼半和下昼半是一种传统的说法,也就是上午九点左右和下午四点左右这两个时段,而且晴天和阴天,温度高和温度低是来得不一样的。春秋两季的阴天,午时是能照样钓鱼的。而在伏天之中,午时鱼是难钓的。但是夏天的午时,是好钓鲤鱼的。看钓时涉及到夜钓,晚上钓鲶鱼鲤鱼,多数在十点以后最肯咬钩。看钓时,看的就是鱼的活动规律。

  **看清池底

  在这里想和朋友们探讨一下关于‘底’的话题。钓鱼把钓组抛到水里,下面是情况我们就看不清楚了,我们期待意外的同时,也非常希望知道下面的钓组是个什么状态。不知道底就成了摸黑钓了,心理自然也就没有‘底’。还怎么钓鱼啊!为此我们必须知道底在什么地方,是个什么样子。一般我们都是通过浮漂来了解下面的情况的,即通过浮漂的调整来了解水底的自然状况,然后才可能把鱼钓好。所以找底是钓鱼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准备工作之一。这样才会更清楚地了解钓组是个什么状态,以及下面的情况。

  一、介绍一下我的经验

  为了更好的说明问题,我简单的把我钓鱼时如何操作的过程说一下,希望大家能有个比较直观的认识。

  来到钓位,装好钓组,先在铅皮座上多缠上一点铅皮,抛竿入水,在比较复杂的地方先不装上鱼钩以免挂底。左右前后多抛几次,了解一下水下的地形,找到比较满意的点之后,就把漂向下推20~30公分,减铅,比如我的硬尾漂我想调5目,就减铅漂到5目,再向下推漂20几公分,这样就有将近40~50公分的距离,目的是留出子线的长度。上好鱼钩,再减铅使漂到5目,反复抛几次把漂压进水里看看漂是否还会上升到5目,如果没变这漂就算是调完了。而后搓或拉上一饵看看能压下几目,这样心理就有数了。比如说一饵压1.5目。这样在我钓到2目时,那两饵几乎就离底了。钓3目时饵就是一拖一贴。------。紧接着是最关键的准确找到底,搓两大饵抛入钓点,漂沉入水中,向上推漂,几次后基本达到需要的钓目,再正常上饵,这时肯定会比钓目多,再进行调整,这时才是比较精确的钓目了。说起来比较麻烦,这样做其实也很简单的,但是一定要了解其中的道理,这样才会得心应手。

  为了让朋友了解,说一下我的理解;

  用大铅直接找底目的就是初步了解下面的地形,找到钓组范围内的理想钓点;比如凹坑,硬底、陡楞等比较特殊的地方。还有个目的是调漂时让水线尽量接近池底,而避免线的比重对调漂的影响。

  试饵的目的是;使调目尽量承担带饵钓组的重量,这样可以准确了解钓组在水下所处的状态,其分界点就是一饵所压的目数后的钓目。搓大饵找底就粗略的找到底的同时还有打窝的好处,这时一定要有明确认识,----这不是真实的底,首先饵过大,下沉速度快,使水线在水离倾斜;其次,水下有浆泥或藻类等物质存在时,饵会没入其间,鱼根本看不到,你还钓个什么鱼呢。所以,一定要在正常饵的情况下重新调整,找到正确的底。这点往往被忽略,而只看漂动无鱼上钩。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不论是什么漂都盲目的强求调几钓几,而使钓组已经悬浮在水中,着来许多小鱼,把自己搞得很晕。

  以前我也是很简单的调漂,半水调目,找底钓目,一般的情况下还可以,但总是出现一些偏差,最主要的是调目不准,因此需要的钓目也就不够准了。别看这点差别,在鱼口上可就差的多了。不是过底,就是离底了,只好在钓的过程中不断去重新调,反倒费事了。所以准确调漂找底对我们钓鱼来讲,真的相当重要。

  至于到底重要到什么样的程度,我在后面将会做更一步的说明,看看我说的在理不。

  接着还是把我所了解调漂找底的方法和大家说说。

  二,其他找底方法

  1、有的朋友喜欢用橡皮泥或铅皮挂钩找底,这样做的确快捷;半水调好漂后挂上橡皮泥,直接就找到底了,这样也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知道这样找到的底不是‘真实’的底。原因前面说过,都是过底了。必须在钓的过程中做进一步的调整,进而知道准确的底。这中误差在我们钓鲤鱼用大饵时经常出现,由于饵过重,使得水线倾斜,或陷入泥里,即使有鱼来吃饵,我们总是看到送漂,而看不到鱼吞饵时的顿口。错失了许多机会。实钓中的表现为;鱼星四起,漂晃来晃去,就是看不到真口,或者总是提竿时挂到鱼,上来了钩都不在鱼嘴上,而是挂在鱼身上。即使吃到嘴里也都不在上嘴唇,或吃的很深。这些现象频繁出现,就说明你钓的太顿了,已经过底了。还有个毛病就是,如果我们用的饵很轻,而自己又不知道饵重(压几目),这就会在我们强调钓目的时候,会使饵离底,漂总在动,就是抓不到鱼,钓到最后猛然想起搓个大饵一试,才发现离底还远着呢!

  2、空钩找底。其实空钩不带任何东西也是一样可以找到底的,方法也比较简单,记住你的调目就可以,找底时只要漂超过调目,那钩就到底了。比如我们调的是4目,空钩入水,漂是4目 一线,那钩就到底了。这个方法不好把握,在有虚底、风浪、转水、线弯曲等情况下,这方法就不好用了,所以这方法是在钓鱼过程中临时措施。

  3、反向找底。就是我所用的方法,漂是从下面调起来的,自己很清楚饵离底有多远,再通过自己对饵的了解,很容易找到底。

  当然,每人都有自己习惯的方法来找底,但无论什么方法,都一定要相对精确的找到真实的底,同时了解底的情况,作到心理有数。然后才可以根据不同的底情判断鱼情,才可以钓明白鱼。

  三、不同底的应对措施

  1、浆泥底。几乎所有的池子都存在浆泥,它是尘土、鱼排泄物、腐烂的物质等沉在水底,比重很接近水,在这样的池子里钓鱼,饵稍重一点,就会没入泥层中,有时我们看到鱼星四起,就是看不到口,提竿逗引一下,鱼就中钩了。这样的情况就可能是饵入泥 层了。

  在我们搓大饵找底后,再正常钓时,如果发现过底很多,或在没有其他原因的情况下,饵到底后,非常缓慢的下沉一点,我们就可以判断,池底有浆泥了。

  这时我们就需要让漂把饵吊起来,浮于泥层之上。这样鱼才有机会看到饵,吃到饵。具体的方法是,下推漂,或减铅。

  2、杂草底。情况很多,比如,沉水植物、死去的岸草,树枝,藻类等。一般我们都避免在这样的环境下钓鱼,可有的时候没办法了,就那个位置有鱼。

  这种底在钓鱼时表现为,只要抛到在某一点上,钩能下去,肯定中鱼,偏离了就没口。在饵快要到位时有很明显的托的现象,而后向下沉到钓目。对付这样的底有两个方法;可以在窝边打窝钓,但一定要找到鱼窝的出口,而避免钓死边。另个方法是,钓底浮,让饵接近草梢。

  3、石头或砖瓦底。应对这样的底,最好的方法就是让饵轻触底,在饵雾化后 钩会悬起,避免挂底。

  切忌钓顿,否则就会夹铅,挂钩。这样的底在水库很常见,钓这样的底,钓点一是选相对小的石头底,大小相当于乒乓球。另一个是选水底突出大石头的边缘,其中的窍门是钓被水流一面。

  这些都是在充分了解了底后才可以采取的基本的应对措施,但这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清楚不同的底上所生存的鱼大概是个什么样。鱼的生活习性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会变的与众不同。因此不一样的底就会有不同的鱼,不同的吃饵习惯。所以为了看清水里的鱼,这里就把不同的底所生存的鱼做以说明。

  四、看清水底的鱼

  鱼在水底我们怎么可以看的到呢?如果这样想,我就很不客气的说;你水平很一般。当大家都会悬坠钓法后(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大家的差距就在于对鱼的了解。为什么有的人几竿下去就会找到最合适的钓法,上鱼飞快。难道打浮你不会么?当然不是。问题就出在他了解这种鱼的习性,很快的知道下面的鱼是个什么状态。就鱼而言它们和底是有必然联系的,这才是我们要了解的东西。所以就针对底的问题,我说一下在底的鱼。

  1、净底。就是相对干净的池底,可分为自然和人工两种。自然净底,有些地方由于水的冲刷等池底很平整,没有杂物。比如断流的河道,常年钓鱼的窝子。人工的就是钓鱼人现清理的,比如新水泥池子,大水面人们下水铺设的垫层。由于底很干净,鱼不会很集中,但鱼很容易发现饵的存在,很容易把鱼着来。一般情况下,这样的底钓底是个不错的选择,方法很随意;大家都能行。

  2、浆泥底。又一次把它列出来是因为它很特殊,一般我们都尽量避免选这样的钓位,很简单这里鱼不多,如果鱼多会把沉淀物搅没的。但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我们通过前面的方法,知道了自己坐在了浆泥上了,也要有办法解决才是啊!由于这样的底稍有搅动,水底就会浑浊不堪,即使把鱼引来了,鱼也什么也看不到,在窝里乱穿。所以看到漂动作夸张,提竿总不中鱼,有时挂到鱼时,我们就应当即使采取措施,用颜色浅的饵,钓窝边,或钓浮。

  3、杂乱底。我把它分为活沉水植物底和死沉积东西底。因为这两种底的鱼是完全不一样的,钓法也就不同了。

  活的沉水植物底,由于许多浮游生物喜欢寄居在这里,分布于水草之间,所以这里多为中层鱼的生活区,鱼的行为在这样的环境里受到了直接的影响。它们一般都不会主动陷入很密集的水草中而自找麻烦,而是在相对稀疏的草间形成群体,捕捉食物。如果我们把饵直接投到水底,它们不是很积极的冒险下底吃的;如果我们把饵投到草外,脱离了草区,它们更不会轻易离开安逸的家的。因此我们在为它们设陷阱时,一定要把饵悬于草间,利用那鱼形成的在草间捕食的习惯,钓到它们。

  在我们了解到下面是沉积杂物底后,方法就和前面不同了,我们一定要找到鱼窝所在。从食物构成来看,这里多是水生昆虫的繁殖地,因此这里的鱼一般都相对要大。而且有撅食习性,它们隐身在草梗、树枝间。钓这样的鱼,找到相对干净可以下钩的钓点就是关键。钓法上,钓底是唯一的选择。

  4、石底。除一些捕食鱼类隐身其间外,其他的鱼都是过客,因为这里食物较分散,鱼不得不到处流浪,对付这样的鱼,我们就要了解其过客行为,把陷阱设在他们的路途上。当我们了解这样的底后,找到水底的大石头就基本上找到鱼了,但也要把钓点设在石边的背流一面。

  以上是不同底的鱼的不同,其实底千差万别,这里只是几个比较典型的情况而已,只当是扔了几块砖头。

  说到这里或许可以说明了解底的重要性了吧!钓鱼无论如何都要准确找底,通过漂了解底的情况,再了解这样底的鱼是什么样,最后才是很具体的钓法。也就是我的题目;看清水底,才可能把鱼钓明白。而避免摸黑钓的被动行为。

  一、钓小鲫鱼要注意的问题

  1、 最关键的是要找准底。

  2、 不论南方北方,小鲫鱼都喜欢吃腥香饵。

  3、 调目不要太高。一般用软尾漂调三目。

  二、找底的问题

  1、 有顿口提杆中鱼,就是找到底了。

  2、 有顿口提杆不中鱼(空杆),说明钓得太灵了,向上推漂。

  3、 有顿口提杆中鱼,但是鱼一翻身就跑了,说明钓得钝了,向下推漂。

  注:太小的钩不好找底。

  三、饵料问题

  1、 不要让饵料雾化得太快。否则钩到底后,钩上没饵了怎么钓鱼?

  2、 饵料一定用腥香的。纯腥饵虽然上鱼快,但不留鱼。

  3、 掐鱼时先用腥香饵,钓着钓着鱼聚多了,动作就乱了。再用白饵(清淡),又上鱼了。(白饵聚鱼效果不如腥香饵,鱼少了动作真实了)钓着钓着又没鱼了,再用腥香饵——。用白饵掐鱼时准赢,但一比赛就死。

  掐鱼时人少,每个钓位上的鱼相对较多,比赛时每个钓位分配到的鱼相对少了,应多诱鱼。

  四、漂的问题

  比赛用漂一共有五种:

  1、 软尾漂:只有两种情况下用,① 冬天鱼口轻时;② 鱼口滑时。

  2、 细长身、短脚、硬尾11~13目漂:钓小鲫鱼、钓底浮。

  3、 细长身、长脚、长硬尾漂:钓大鲫鱼。

  4、 漂身胖些的漂:钓鲤鱼。

  5、 竹脚漂:只用于钓浮。(200尾/小时以上的情况时用)

  钓水库用大漂。相当钓混养。

  **野 战 垂 钓 心 得

  有几年钓龄的钓友,很多人有过断线跑大鱼的经历。因此,掌握过硬的的遛大鱼、抄鱼方法是每个钓友都非常重视的一项基本功,但在钓鲫鱼等小型鱼时,中途脱钩的现象却很少有人重视,甚至有人认为,鲫鱼的挣扎力量小,只要吃进钩一般是很少会脱钩的。真的是这样吗?本人今年在一中型水库多次主钓鲫鱼,由于这个水库的鲫鱼吃口小但挣扎却非常有力,因此很多在此垂钓的钓友中鱼后,没等鱼提出水面就脱钩而逃。本人刚开始到这个水库垂钓时,也曾经有过脱钩鱼的数量达到中钩鱼总数的1/3的纪录。经过反复分析脱钩的原因,现在我基本上克服了鲫鱼中途脱钩的问题。那么,哪些原因可以造成鲫鱼脱钩呢?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线组配置不合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合理的线组搭配是确保中钩率的物质保证。线组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不合理都有可能造成脱钩率的上升。而线组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在钩、线、竿的选用上存在问题。 1、钩子过大或过小。钩子过大的直接影响是造成鱼吞钩饵困难,即使鱼勉强吞饵入口,由于大钩在鱼嘴中产生的异物感,一部分鱼 也会迅速将其吐出,而如果此时鱼漂出现信号我们扬竿,其结果多数是空竿,即使钩到鱼,很多情况下也会因为钩在鱼嘴的位置偏外而撕破鱼嘴跑鱼;相反,如果钩子过小,虽不影响鱼吞饵,但由于小钩的钩苗偏短,钩门较窄,强度不足,也会造成钩得不牢或钩门张嘴而跑鱼。比较两种原因,多数钓友更会犯选用钩子过大的错误,某些钓友在跑鱼后有一种错误认识,认为跑鱼是由于钩子小挂不住鱼,其实真正的原因却是钩子太大,正确的做法恰恰是应该将钩号减小。一般情况下,钓鲫鱼的钩子大小应该是相当于鱼嘴直径的1/3或者同鲫鱼眼的大小相当,以此标准为基础,钓轻口鱼或猾鱼适当减小钩号,钓吃食猛的生口鱼适当加大钩号。

  2、钩子变形或变钝。在鲫鱼密度很高的水域垂钓时,钩尖由于反复的刺鱼会造成钩尖弯曲或变秃,质量差的钩子甚至会出现钩门外张的现象,这样的钩子在刺鱼时会造成刺不深钩不牢而跑鱼。部分钓友从节约的角度考虑会将就着继续使用,甚至对钩门外张的钩子也采取用力将其复原的方法而不舍得更换,这种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一副钩子上了三四十条鱼后就要及时检查,一旦发现钩子变钝或变形,应该立即更换。

  3、绑钩有问题。绑钩时应将子线在钩柄上绕5圈以上,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绑钩不牢。绑好的钩子一定要让子线位于钩柄的内侧(靠近钩尖一侧),否则,一方面会造成刺鱼角度不正确而跑鱼,另一方面钩柄顶端反复的摩擦也会增加断线跑鱼的机率。在使用过程中也应注意,即使绑的时候没问题,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子线的位置也可能由于反复使用而改变,所以,使用时要勤检查勤修正。

  4、线过粗或过细。首先看一下线过粗的影响,我们从子线和主线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子线过粗时,一方面隐蔽性差,造成鱼警觉性增加,当鱼吞饵时,粗硬的子线又影响了饵向鱼嘴里的移动,使鱼吞饵较浅,这时扬竿中鱼后,脱钩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加。而当主线过粗时,鱼漂的信号就会减弱,如果这时选的鱼漂号数小,浮力不大,还会造成水线不能绷直,使信号的传导减弱滞后,造成扬竿的时机不正确,从而导致不中鱼或中鱼后脱钩。

  线过细时的影响主要是强度降低,提高了断线跑鱼的机会。子线过细时还增加了双子线缠绕的机会,而缠绕的子线如果我们没及时将其分开,鱼吃上钩时也会造成另一根线挡嘴而使饵进不了嘴或进嘴浅,中鱼后也会有一部分鱼脱钩。

  那么到底多粗的线合适?一般情况下应以鱼的体重相当于子线的拉力值的2/3为标准选择子线号数比较合理,而主线一般要大于子线两个号较安全。在此基础上,钓快鱼可以适当加大线号,钓糗鱼则减小线号。

  5、竿太硬。虽然硬竿有起鱼快的优点,但硬竿更容易拉豁鱼嘴而跑鱼也是事实。如果鱼体偏大,使用的又是小钩细线,断线或脱钩跑鱼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加。因此,如果鱼的密度不大,尽量避免使用极硬竿,中硬调竿是不错的选择。

  二、饵料方面的原因

  饵料对于垂钓的重要性我们毋需多讲,那么饵料同鱼是否脱钩有哪些直接的联系呢?我们知道,评价一份饵料的好坏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即饵料的成分同饵料的状态。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饵料成分的影响:鱼在各个不同季节生理对营养的需求是不同的,再加上生活环境的差异造成的食性不同,因此一个垂钓高手必须象一个高明的厨师一样,合理搭配饵料中各种成分的比例,调配出对鱼有吸引力的味道。如果我们做出的饵成分、味道不是鱼所喜欢的,鱼可能拒食,即使勉强吃饵,也会反复试探品尝,吞吞吐吐,这时鱼漂就会出现一些小信号,如果此时扬竿,即使感觉中鱼了,由于鱼吃饵不深,也会出现经常跑鱼的问题。

  再看一下饵料状态不好造成脱钩的原因:饵料的状态是指饵的软硬、粘散、轻重、大小等物理指标。上述因素中,饵太硬、太大、太粘一方面会导致鱼吞饵产生异物感而吃得较浅,另一方面还会造成钩子被紧紧的包在饵里面而不易刺穿饵团,因此,一般情况下,饵料应该提倡软如嘴唇、雾化适度,并根据钓底钓浮以及鱼的大小、口的轻重等情况确定比重、饵团大小,这也是能否减少脱钩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钓手技术方面的原因

  钓手的钓技好坏也是造成脱钩多少的重要环节。钓技中以下几个方面同脱钩率有直接的关系:

  1.垂钓时将钓组调整得太灵。将钓组调整得过于灵敏,虽然鱼漂的动作较大,但有时候鱼漂体现出来的动作并非是鱼吞饵进嘴的动作,在窝里的鱼较多时,它们在水里的的游动产生的水流或鱼撞线都会使鱼漂产生明显的动作,这时抬竿多数情况下不能中鱼,即使中鱼也是多为钩挂鱼体,这种状态跑鱼的概率就大增。在猾鱼较多的水域垂钓时,由于猾鱼吃饵谨慎,习惯于吞吞吐吐反复试探,在调整的较灵敏的钓组上,鱼漂的信号就会出现很多小动作,这种漂相会使钓手不知所以,如果盲目扬竿就会空竿连连,即使中鱼,多数情况下也因钩得不牢而增加脱钩跑鱼的机会。

  2.扬竿动作不规范,扬竿时用力太猛。习惯于传统钓或练习悬坠钓时间不长的钓友,由于基本功不够扎实,扬竿时多利用整个臂部的力量曲臂后拉,而采用这种动作去适应钓组的小钩细线和鲫鱼的小嘴薄唇,其结果多数情况下会撕破鱼嘴或断线跑鱼。正确的做法是:鱼漂反应鱼讯后,迅速用大臂带动小臂小幅度上抬,腕部短促发力,使鱼钩挂住鱼嘴,然后根据手感估计出所中鱼的大小。对2两以下的鲫鱼,手臂上扬将鱼柔和的提到水面,然后直接飞鱼入护;对3两以上的大鲫鱼,中钩后感觉鱼向外冲得比较有力,可以采取身体前倾,臂部向前下伸直的动作卸一下鱼的冲力,同时手腕继续发力使竿子同水面的角度继续增大,使竿子的弹性得到更好的发挥,一旦感觉鱼被迫转过头来,立即挺直身体,直臂上抬,将鱼提到水面并使鱼滑到近处,然后根据情况飞鱼或抄鱼。上述动作看似简单,但要掌握好却需要下一定的工夫勤加练习,其要领的关键是:刺鱼要短促有力,一般如果不中鱼时钩子向上移动的距离应在30厘米以内;中鱼后控鱼出水要柔和稳健,不慌不忙,就如王永贵*形容的“鱼急人不急”;鱼外逃时卸力要及时果断,切不可认为鲫鱼的挣扎力小而生拉硬拽。

  鲫鱼中途脱钩表面看似问题简单,其实包含了线组的搭配、饵料的制作和调整、钓手的基本功等多方面的原因,脱钩率的多少也是评价一个钓手垂钓水平的重要参数,必须引起重视。当在垂钓过程中经常发生脱钩现象时,要善于分析造成脱钩的主要原因,及时加以解决。本文的主要目的正是要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但由于水平有限,某些观点可能有局限性,望钓友们提出批评指正。

  **赌钓塘演示爆连的秘诀

  喧嚣的闹市把大自然分割的支离破碎。真正的野外钓场越来越少。按斤收费的高钓坑正常的工薪阶层是不会常去消费的,简直就是在吃人啊!所以城市中的钓鱼人的身影只能频繁的出现在放鱼开竿的池塘,这种地方大多是按天收费,或是计时收费,所以很多钓友都叫它赌钓塘。

  到这样的鱼塘钓鱼应该说是很有紧迫感,也很*。但需要做一番精心的准备,并要求在钓场时及时的应变。如果准备充分,钓法和饵料等处理得当,在这样的竿塘赌钓,竿竿爆连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先是垂钓前的准备。赌钓塘多是买来的商品鱼放进池中,只有很少竿塘里的是原塘的老鱼,垂钓的时候要先了解池塘的地形,水情,鱼情。先去观察一下,看看别的钓友都是在哪个位置钓,塘中都是什么钓位出鱼,大都是放鱼后什么时间出鱼。水情方面要注意看是肥水还是瘦水,如果有条件的话,悄悄的搞点池塘中的水回去研究一下,PH值和水中的营养元素的状况,这样对我们的配饵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是原塘的老鱼,那么要尽量的了解清楚鱼的情况,哪种鱼多,是否偏口;新放的鱼要知道放的是多大的鱼,最好是想办法知道鱼的来源。鱼源的了解相当重要。塘主买鱼放进塘里会考虑到运输费用,鱼的损伤以及勤放才能勾住钓友......等等诸多因素,所以他们买鱼的池塘都不会离垂钓塘太远,只要肯下功夫,找到鱼源是完全不成问题的。找到鱼源后要详细的了解鱼的生长状况及喂养情况。鱼的生长方面,先天生存环境如何,水情以及水中微生物的量都要了解;鱼的喂养方面,这里的鱼都是什么时间喂养,都喂养什么味的饵料。这样我们准备饵料才有根据,要想去竿塘钓的时候有好的收获,这是必须要努力做到的。

  然后就是要根据掌握的鱼情来准备钓竿和钓组了。根据放竿塘中鱼的大小来选竿,竿子不要太硬,大都使用4.5米以上的。塘钓的钓位间距会比较大些,中鱼后遛鱼有很大的发挥空间,37调性的竿子控鱼和遛鱼都比较好掌握。但要记住备一只硬调竿,开钓后,如果选位得当,扎中鱼群,产生连竿还是硬调的来的快,而且这种商品鱼吃饵一般都集中在某一时间段,也就是在它们长大的池塘里的每天的喂养时间。硬竿快速起鱼会节省更多的有效上鱼时间。钓组的要求不是很高,如果塘中以鲫鱼为主,那么可以考虑鱼的大小来适当的搭配线组,如果都是鲤草等大物鱼,那么在拉力值允许的情况下选择质量好些的钓线就完全可以了。钓钩的选择也是如此,钓鲫鱼的钩子要谨慎些,快鱼可以用重钩,慢鱼一定要选细条轻钩。钓大鱼一般都是关东或是伊势尼一类的粗钩条的看着比较结实的钩。因为是休闲钓,虽然也时间也比较紧张,但浮标的选择较竞技比赛的时候会简单的多。钓底和钓浮的浮标都带上就行了,如果是陈年老塘里的鱼,记得带上只软尾的浮标来对付有可能出现的猾口。

  下面要做的就是开始准备合适的饵料了。钓赌钓塘里的鱼,颗粒是首选基础饵。喂养的鱼都特认颗粒,它们对从小到大一直都是在吃的东西一点戒备心都不会有,即使经过一段路途的跋涉,见到喂养料,也会毫不犹豫的开口吃饵。所以在探听鱼的来源的时候即使费劲心机也要知道喂养的是什么,实在搞不到喂养颗粒知道喂养料的味道也好。选择和喂养料味道相近的颗粒做主饵也是不错的选择。然后就要根据季节来搭配饵料了。现在的好多钓手在配饵的时候还是大多的颗粒加无双加荒食。以为这样水里的鱼就会喜欢,其实不然。丸九的荒食和无双的味道有的时候是会和喂养颗粒的味道发生冲突的。而且也不是什么季节都好用。荒食开始一闻有些腥味,那是少量的鱼类加工品和藻类的腥味,多闻一会就会感觉到,它并不是浓腥饵,荒食应该说大体上算香饵。所以在夏天和初秋等季节使用效果会好些。而丸九的无双就是纯腥饵,里面是好多海洋生物的内脏和一些鱼类加工品的混合物。在钓深秋期间储备过冬能量的鲤鱼和暮春刚开口的鲤鱼的时候比较好用。其实这种塘的饵料搭配十分简单,不要过于迷信什么配方之类的东西。一般的情况搭配时可以按这个公式套入:颗粒+针对型鲤饵+养殖类鲤饵+适应性鲤饵+当地常用的鲫饵+调整状态的辅饵。如果是放鱼的当天去垂钓,那么颗粒的量占30%左右为好,还得强调一下,颗粒一定要选准,喂养颗粒或是最大限度是接近喂养料的颗粒;针对型鲤饵是指针对所钓的季节来选择较有引诱力的广普鲤饵,各大鱼饵厂家应该都有生产这类的饵料,用量在20%左右就可以;养殖类鲤饵是饵料场家在生产鲤饵的时候专门为养殖鲤鱼设计的,但选用的时候要注意和我们所用的颗粒的味道接近些的为好,用量也在20%左右;适应性鲤饵是相对了解到的鱼儿生长的塘中的情况来选择的,如果塘中的螺类蚌类较多,那么可以使用这类的鲤饵,比如老鬼的螺鲤;如果原始塘中的藻类较多,那么就需要加些老鬼藻鲤或是丸九的鲤金。用量不要多10%左右。加入当地常用的鲫饵目的是为了适应放鱼塘的水情。一个地方都常使用的鲫饵一定很适合这里的水情,饵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分布和当地的水中的微量元素的分布都有很好的互补作用,所以加进去后对放进这个塘中的鱼是一种适应,相对我们的饵来说也会比较不错的适应这里的水。用量一般在10%左右。状态饵主要是为了适应当时多变的鱼情,如果是为了增粘,可以加些寒梅粉,粘粉一类的饵,如果是为了增加雾化和诱鱼可以加些地瓜粉或是雪花粉。为了增加持钩性来糗鱼,可以加老鬼5号或是加些可揉小麦蛋白来调整。如果垂钓人比较多,可以减少颗粒的量,加大商品饵的量来快速诱鱼。如果发现开钓做窝后鱼口较慢,那么颗粒的量可以用到50%左右,甚至更多。竿塘的饵不要搞的味道太乱,一些快速诱食添加剂在正常的天气是用不上的,只有在放进鱼不出鱼的时候才考虑使用。这些没见过太多世面的鱼儿会对味道太浓的饵产生警戒心,吃起来不会很爽。天气不好导致鱼厌食,可以直接把颗粒的量加大,或是直接用颗粒加些状态饵来应对。陈年老塘不太放鱼的地方垂钓的时候饵料也要讲究些,要么用极清淡接近自然的饵,要么使用添加大量促食剂的重料,平平常常的没有特色的饵是不会激起这样的塘里鱼的食欲的。

  赌钓塘一天出鱼也就那么几个位置,老塘可以通过了解的情况去想办法占领钓位了。如果是新放鱼的塘子,原来常出鱼的位置水下的环境一定是很适合这里的鱼类洄游觅食的,但对于新放的鱼就不一定就是好钓位。新鱼不了解水塘的情况,在塘中四处乱窜。不过它们的游动也有一定的规律可言,那就是在水的近岸较安静的地方或是远离岸边水较浅的位置。而且多是集群贴伏在某处,如果选位幸运,扎中鱼群,那么不用过多的引鱼就能开始爆连的表演了。

  去赌钓塘垂钓的大多数人都是急急忙忙的来到池塘,支好竿就往那一坐,钓底是必须的,结果一天下来鱼毛都没见着。这种塘钓层的选择尤为重要。如果是陈年老塘,那么要注意水底是否有淤泥,是否杂物过多,垂钓当天的天气鱼是否在水底。有淤泥的要注意钓离底好些,因为即便的钓鲫鱼的很轻的饵也不能保证完全的在泥上,还不如钓轻微离底引鱼来的快,口也真实些。水下杂物过多的塘子鱼根本不会太多的贴底活动,这种塘钓底不仅刮钩,鱼还不能在第一时间找到饵料,钓底就会出现只见鱼星不见浮标动的情况。如果垂钓当天的温差在7度以下,那么水中的鱼就不会活动在太贴底的位置,可以上来就钓离底,钓鲤鱼也是一样。还要根据垂钓当时的水中含氧变化以及水温的变化适时钓浮,如果发现鱼频频跃出水面,那一定是身体供氧有微量不足才会这样,这时再钓底就是白扔竿费呢。新放鱼的塘子要根据垂钓中鱼层的变化适当的变换钓棚,钓底的时候如果频频发现接口,那么鱼就开始起来了,不论是鲫鱼还是鲤鱼,都应该考虑钓离底的接口。

  如果塘中是放的鲤鱼,可以到了钓场就抓紧时间找位置伸竿钓。如果是放的草鱼,那一定别急着钓,在鱼塘边上走走,准备好钓组和饵料,看什么时候有鱼开始吃饵了,那么就马上钓。新放的草鱼开口后就是一阵疯咬,放这点鱼基本一两天就出没了。要是遇到这样的放草鱼的塘子就可以好好的爽爽了。不过有经验的塘主大多不会放草鱼的。赌钓塘钓鲤鱼的时候一定要做好窝子,这种地方一般都是允许打窝的。就用颗粒打窝,可以用化开的颗粒粉加硬颗粒。窝里要有鱼看的见吃的着东西才留得它们。如果做窝后发现鱼在近岸,那么不要觉得窝子可惜了,果断的钓近,不要抛窝,近岸水浅,鱼容易被惊跑,这一跑又不一定聚到哪了。钓近就用钓饵抽窝。五六竿下去,做出个小窝就可以开钓了。钓的时候饵不要太粘,想要连竿,饵的状态也必须掌握好。在钓上鱼的同时,续窝不能忘了。如果饵的状态好,引鱼到位,鲤鱼的接口也会频繁出现在赌钓塘中,这时的喜悦心情不用我说你们也能体会得到。放鱼的当天如果没有出太多鱼,那么放鱼后的第二天或第三天一定会有一次出鱼高峰,适应了环境和得到一定体力恢复的鱼几天没好好吃饵,胃口大开一定是一阵猛吃。不过这要求钓手消息灵通,听到某某当天没出鱼的塘子正在出鱼,那根据自己了解过或是钓过的情况,在家里简单的准备一下,迅速到达钓场,做窝,配饵开钓。就基本上可以在出鱼的高峰期实现爆连。赌钓塘中很少让钓鲢鳙的,鲢鳙的用饵和钓法都很简单,雾化好的饵就可以把它引来,而且很容易集群连竿。这属于简单的技术,这里就不做讨论了。

  最后说一下赌钓鱼塘老板下招的问题。其实竿塘钓发展到今天,鱼老板都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了给鱼塘下药对他自己的影响。总放鱼不出鱼,生意是不会好的。毕竟他们放鱼开竿就是为了赚钱,去的人都钓不到鱼,时间久了钓鱼人越来越少他们还会赢利么?而且下药后搞不好翻塘了自己的本钱就都搭里了,到时请什么水产专家,用什么灵丹妙药都不好使了,赔钱不说,塘子也废了。所以钓不到鱼不要总想着是不是鱼老板使什么家伙了,还是多从天气和钓者本身的因素入手多分析一下吧。

  赌钓塘如果准备的好,了解的信息没问题,饵料搭配对路,钓法得当,那么在这里表演爆连是很简单的事。

  **抓住鱼类的致命选择

  鱼是变温动物,而且生活在水这样一个导体之中,这些客观的条件导致了它们的生活以及各种行为都会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我们生活空间的微妙变化都会导致鱼群在水中发生变化,它们会根据自身的感应器官的判断不断的寻找适合自己生存的水层水域。鱼类生存的这个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垂钓中只能被动的从各方面更好的去迎合它们自身的选择。

  当生存和进食发生冲突的时候,大多数生物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生存,鱼类更是如此。而在水中影响鱼类生存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了。

  水中的含氧量不仅是与鱼类活动关系最密切的化学元素,也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标准。任何水中生物的正常生活都和氧气分不开,氧气是它们能够生存的重要条件,它们需要摄取水中的氧气来维持身体必需的有机物的合成以及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一般的淡水鱼对水中含氧量的需求量为4-5毫克/升,一般低于2毫克/升它们就不会进食了。在我们常钓的淡水鱼当中,鲫鱼的耐缺氧能力最强,可以在1毫克/升的低氧环境下生存,甚至还有些可以继续进食,鲤鱼要比鲫鱼差些,鲢鳙的耐缺氧能力是最差的了,稍微比正常的含氧量低些,他们就会抬高泳层,或是频频跃出水面,再低的时候会浮到水面上大口喘气,根本不会再去吃饵。各种鱼对水中的含氧量都有一定的需求,但也并不是溶氧越多越好,如果一个水域中的氧气长时间处于过饱和的状态,那么这里的鱼是很容易生病的,所以我们垂钓时候要选择含氧适量的水域水层,并要考虑到鱼的生存环境,即使在缺氧的天气垂钓中也最好不要使用一些化学类的增氧剂。

  池塘中的氧气含量主要来源于水中浮游植物以及一些底部植物的光合作用,它们在有日照的时候产生的氧气要占水中总产氧量的90%左右,特别是肥水中,浮游植物的量很大,水温高的时候由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很高,常常可以使上层水中的氧气含量达到饱和度的200%以上;而空气里的氧气能溶入水中的量则属于水中氧气的次来源,只占水中含氧总量的10%左右。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水中的制氧者也是最大的耗氧者,水中鱼呼吸的氧气只占耗氧总量的20%,上层水中饱和的氧气也会向空气中扩散一部分,大约占耗氧总量的10%,水中氧气的绝大部分都被水中的浮游生物呼吸、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以及一些细菌的呼吸给利用了,它们需要耗费的氧气占总耗氧量的70%左右。我们垂钓时候要根据不同的水域中不同的浮游生物含量来选好钓位,白天他们在造氧的时候当然是哪里水生植物多就选哪,但是夜晚它们在大量耗氧,那我们夜钓就不要选水生植物聚集的钓位了。

  在选择适当的钓位的同时还要注意钓棚的选择,水中的含氧量不是一直不变的,要选好钓层就要了解水中溶氧的变化。要根据适当的时间,适当的水深来选择适当的钓棚。水中的溶氧变化分为昼夜的变化,水层的变化,水平的变化以及季节的变化。

  昼夜的变化主要是由光照引起的,而且这个变化会很大程度的影响鱼的食欲。在选择钓场和钓点时要首先考虑这个因素。之所以存在昼夜变化,这主要是因为水中主要的氧气来源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而光合作用的必要因素就是光照。从太阳出来开始,随着日照强度的逐渐增强,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也逐渐增强,产生的氧气越来越多,鱼的活动也逐渐的增强,太深的水域中的鱼就会开始向水表层的富氧区移动了。一直到下午2-3点左右水中的含氧量达到最大值,但这个时候水的表层含氧量会处于过饱和状态,有时候会达到每升水有几十毫克氧气的含量,所以鱼是不会在这个时间到水的表层来的,这也是我们正常垂钓的时候这个时间比较难钓到鱼、即使钓到也是在水的深层遇到鱼的主要原因;就算在高密度鱼塘中,鱼被我们用饵料引到了水的上层,它们也会因为此时氧的过饱和感到不适而渐渐离开所在水层。随后日照逐渐减弱,水中的含氧量也开始下降,鱼便又开始由深水向浅水含氧合适的区域游动了。直至夜间光合作用停止,水中的情况就很变的恶劣了,没有产氧来源,只消耗氧气。夜间,大多数鱼类只在前半夜进食,只有少量耐缺氧能力较强的鱼会在后半夜直至黎明的时候依旧吃饵。从子夜到翌日黎明,水中的含氧量是最低的,经常达到1毫克/升的低浓度或是更低,所以我们清晨出钓在一般的小水面水域天不亮的时候钓效不会太好。黎明十分,高密度塘中的鱼大多会出现浮头的状况,而且越是浮游生物数量多的水域,这种情况表现的越明显。我们在选择钓场和钓点时一定要注意到水中含氧量变化这一点,浮游生物多的水域,水中含氧量的昼夜变化就大些,而浮游生物稀少的水域或是不集中的钓点的昼夜含氧量变化就会小一点;同时也由于晴天的光照强度大一些,所以水中含氧量昼夜的变化很大,而在晴朗的天气夜钓往往会有好收获;阴天则相反,阴霾的天气光照很弱,昼夜含氧量的差别很小,所以鱼大多在白天水中含氧量适宜的时候吃的很饱,那么在夜间垂钓就很少有鱼问钩了。如果是透明度很差的水域,比如我们常说的肥水,那水下层的昼夜含氧量的变化要比上层稳定很多,在肥水中垂钓更应该根据适当的时间注意不同水层的含氧不同来选择钓棚的深度。

  不单单是肥水中上下水层的含氧不同,在任何的水域都存在含氧量的垂直变化。这个垂直变化主要是我们在选择适当的钓棚的时候要考虑的。鱼生活的水体当中都有一些有机物和灰尘的颗粒,以及很多浮游生物,这就使鱼类生活的水体的透明度比较差,一般正常的水域的能见度也只是30公分左右,也就导致了水上层的光照要比中下层的强,而浮游生物也大多集中在水的上层,所以水上层的含氧量要比下层高很多。也由于以上因素导致上层的水温要比下层的高,这样水域整体就不易形成上下的对流,上层的高含氧一般很难到达下层,这样下层水一直处于比较低的含氧水平。可我们正常的垂钓大都是钓底的时候多,这是由于水底的溶氧还处于一些鱼类可以承受的程度。但是清晨的时候正常密度鱼塘的鱼基本上都在水底,这就又要和昼夜的变化拉上关系了。夜间,上层水温迅速降低,上下水开始形成对流,使得上层水的含氧量开始减少,而高含氧量的上层水流到下层,使下层的含氧量增高,这样温度不断改变,对流不断形成,水中的含氧量开始由有差别向基本平衡变化,到次日的黎明基本上达到含氧量一致的状况。鱼的天生警惕本能会使得它们在黎明水中含氧量趋于平衡的时候回落到水底,然后在日出后上下水层含氧量差开始变大时,才又开始改变泳层。水域中的垂直含氧差距在下午2到3点会达到最大值,在日落后由于前边提到的温度变化引起水层对流的原因,导致水的各层含氧差开始减小,到清晨的时候水的垂直含氧量的差是最小的,此时的鱼是可以在任意水层的,此时它们在选择水层的时候依据的就是温度和饵料等因素了。不过清晨如果是前一天的温差小,或是由于夜间有风等因素,鱼就不一定都在水底了,而且泳层会很乱,很随意,所以黎明十分钓底并不一定都有好效果。

  水中的含氧量的昼夜变化和垂直变化是密切相关的,在同一昼夜不同的时间内,水中含氧量的垂直变化也不一样;同样在不同深度的水层,水中含氧量的昼夜变化也是不同的,我们在选位和选点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周全,把两者尽量的结合起来分析。

  含氧量除了上边提到的两种外,还有一种对水中鱼的分布影响很大的变化,那就是水平变化。水平变化是指同一水域中水面的各点含氧存在的差异。一般白天下风处的含氧量要高于上风处,这主要是受风力的影响,使水中的浮游生物在下风口大量的聚集,因此白天下风处的光合作用要较上风处强一些,而且下风处的水受风力的影响波动较大,和空气中的氧交换也较为频繁,所以下风处的含氧量要比侧风口和上风口的钓位高很多,也就是上鱼的好位置,特别是体型较大的鱼类白天都集中在下风口;但夜间则恰恰相反,夜间下风处的浮游生物依然很多,但是没有光照就停止了光合作用,它们此时就剩下了呼吸消耗氧气了,而且前边说过,水中这些浮游生物的耗氧量要占整个水域耗氧量的70%左右,这样就导致了夜间下风口的钓位发生极度缺氧的现象,水中的鱼由于生存的需要,它们夜间是不会到下风口的位置活动的,反而会到上风静水处浮游生物相对稀少的区域。黎明时和夜间的情况一样,如果从夜间开始就有风,那么鱼都不会在下风处,这在垂钓时一定要注意,如果按白天的选位习惯选了下风处,那一定不会有好的钓获。如果在高密度塘,清晨缺氧时池鱼会浮头,从它们浮头的位置就可以观察得出来了,水面稍微平静的时候,它们都会集中在上风口处起浮。

  水中含氧对鱼类生活影响的最后一个变化就是季节的变化了,一年水中的含氧量最高的季节出现在夏秋,但最低的季节也在夏秋,这两季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衍,光合作用强,大量产氧的同时也大量的消耗氧,导致了水中含氧量的白天最高值和夜间最低值的出现。春冬两季水中产氧者不多,耗氧者也只是鱼类和一些细菌,所以这两个季节决定鱼类的生活水层和生活习性的主要就是温度和饵料了,但也不能不考虑水中的含氧,一些特殊的天气,阴冷天,闷热天或是突然的大风天选钓位还是要考虑到水中的含氧量的。夏秋季节水中的含氧量昼夜和垂直变化明显,而春冬两季则水平变化较为明显。

  水中含氧的这些变化有时对垂钓是有利的,但有时是有不良影响的。昼夜的变化会使鱼类停止进食或是起浮到水面吸氧,这时就很难钓到鱼了;垂直变化会使水的下层含氧量更低,使水中的有机物在缺氧状态下分解,会产生很多有机酸,氨,以及硫化氢等有害的还原中间产物,这些物质长时间在水底堆积,会影响此水域中鱼的食欲,而且当遇到夏秋季节的阵雨,或是春冬季的北风天,气温下降,大量低温新水流入,或是上层的水温下降,都会引起水的强烈对流,使下层的有害还原物质翻到上层或是扩散到全池,它们扩散到富氧区,会迅速氧化分解,从而消耗大量的水中氧气,这就直接影响到我们的钓位和钓层的选择,正常的水域还差一些,特别是在肥水中,这种天气变化引起的变化最为显著。由此看来,雨天和有风天并不都是好钓鱼的天气,还是那句话,适时应变才是我们唯一的对策。

  鱼类的趋氧性在我们垂钓中是不可被忽视的重要因素,也是鱼类生活中的致命选择,垂钓时我们一定要抓住对手的这个致命弱点,适时的分析此刻水中的含氧变化趋势,并选择适当的钓位和钓棚,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变化多端的鱼情面前镇定自若,也才能有好的钓获。

  

  *****************************************

  微信公众号:okbong爱钓鱼 okbon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