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9790

我们纯文学(严肃文学和纯文学的区别)

9790 2023-09-11 141
我们纯文学(严肃文学和纯文学的区别)摘要: 2018年4月,一个叫杨潇的年轻人重走了一段不寻常的路——西南联大300多名师生80年前从长沙到昆明的西迁之路。他采用将当下与历史相对照的方式,试图弄清楚:“在不确定的时代,什么才...

2018年4月,一个叫杨潇的年轻人重走了一段不寻常的路——西南联大300多名师生80年前从长沙到昆明的西迁之路。他采用将当下与历史相对照的方式,试图弄清楚:“在不确定的时代,什么才是好的生活?思想和行动是什么关系?人生的意义又到底为何?” 杨潇抵达了那场旅途的终点——昆明。正是5月,蓝花楹盛开的季节,那也是80年前,徒步跨越三省穿过西南腹地的“湘黔滇旅行团”师生抵达昆明的时节。

2021年5月的封面书单,我们选了《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这个月底,我们集体经历过一场盛大的“国士”告别式。在长沙,在青翠稻田里,空濛的细雨中,感受满城的温柔心意。袁老远行,传奇流传。读一本《袁隆平传》,读一读被文字封存下来的传奇的青春和激情。

在本期书单上,你将会看到王安忆、阿来、孙频的小说。在一个脚步如此匆忙、“内卷”焦虑严重的时代,我们阅读纯文学的意义何在?因为一个人对文学作品的感受能力,和其在生活中理解他人的能力是一致的。当你能深入理解巴尔扎克,你也就更能理解法国。而两个试图深度交往的人,能不能够读懂川端康成笔下极为细腻的感情,将直接影响两个人的沟通质量。

名人出书的案例很多。为什么要选陈鲁豫的《还是要相信》?当年轻人带着存在的困惑请教她, 她分享了自己的体验。名人也好,普通人也罢,同代人的心灵困惑在相通之处,发出的共鸣带给人启发。她说,“我坚持相信,坚持爱,坚持相信爱,这是我生活的勇气和支点。生活艰难,我希望有一天曲终人散的时候我可以够本地说:这一生,我坚持最久并引以为傲的,就是爱和生活。”

鲜花盛开的五月,既有初夏的惬意微风,也有令人猝不及防的告别。有对“国士”袁隆平的倾城相送,也有令亲友肝肠寸断的野地跑手在荒野中的消逝。

运动本身是纯粹的,热爱是美好的,尤其是身体与心灵的协调以及完成跑步带来的成就感,帮助人体验更深的幸福感。但是,如果跑步本身被跑步之外的事物过度影响乃至绑架,以至于酿成悲剧的发生,格外沉痛。人类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敬畏大自然,如何在拓展极限和尊重生命之间保持一个良性的平衡?这或许是非常值得反思的课题。

在这份书单上,我们特别选上了一本并不那么新的书:《进入空气稀薄地带》。因为它带来一个冷静的思考:敢于挑战固然是人类的勇气光芒,与此同时,在巨大诱惑的驱使下,依然能保持理性能知进退的行为,也并不渺小。

随着五月进入尾声,初夏正渐行渐远。在每一个可能的时间里,保持对阅读的激情,直到每天的晨星在心中出现。

(排名不分先后)

1《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

杨潇 上海文艺出版社

 

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迁到长沙,成立了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2月,长沙临时大学又开始西迁闻一多、穆旦等师生300余人,历时68天横越三千余里,抵达昆明,汇入西南联大大家庭。这段不轻松的旅程,也成为历史的一段传奇。2018年,湖南80后杨潇,徒步为主,辅以乡村中巴、绿皮火车和顺风车,用40天时间重走了这条西迁之路。他发起了对当事人及后代的采访,试图还原一个一个青年人在时代洪流中如何作出选择。历史与现实交织、互文、碰撞,组成双线叙事,构成一场场跨时空对话。

2《袁隆平传》

郭久麟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与市面上的其他袁隆平传记不同,这本《袁隆平传》着重再现了袁隆平青年时代在重庆读书、生活的十多年成长岁月,作者也曾多次前往长沙、三亚,对袁隆平进行面对面深入采访。对于自己生活多年的巴国土地,袁隆平有着浓厚的感情。他曾多次回到母校西南大学。2016年春天,袁先生专程回到重庆参加了《袁隆平传》首发式。郭久麟采访过众多名人,但他坦言,袁隆平是他“采访过的所有名人当中,最没有名人架子的名人。他是取得非凡成就的大人物,但生活中却极其谦和,生活俭朴。在他身上,既有大师的情怀,又有平民的品格。

3《以鸟兽之名》

孙频 人民文学出版社

 

这是一部具有《桃花源记》遗风的作品。“我”从现代化的都市中返回,却在故乡阳关山上迷失:曾经装载着盎然生机的木材厂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废弃的江南园林开发项目。园林中,还有坚持不肯退让土地的两兄弟,照旧在园林中播种自己的莜麦。故乡的桃花开起来,灿烂依旧,山水蜿蜒曲折的线路还与记忆中吻合。在自己的办公室中,小说中的人物经年累月思考着“什么才是理想人格”,以及究竟如何才能在贫贱的底子上,长出高贵的灵魂。孙频把时间、历史和记忆,通过文物、山林、故友等元素巧妙纳入了文本中。

4《一把刀,千个字》

王安忆 人民文学出版社

 

在同代作家中,王安忆的文学持续力是较为旺盛的。在这部最新小说中,王安忆继续拓展她的文学边界,在上海石库门弄堂的亭子间打下桩脚,然后向着扬州、东北、美国延伸。她从清袁枚的 “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进入,以一位淮扬名厨非同寻常的成长经历为叙述线索,讲述时代更迭下人的命运抉择,呈现多重视角与评述体系下的一段民间记忆。叙事风格一如既往的千里奔马,惊涛拍岸,同时又细针密脚,经纬交错。在人物关系方面,无论是夫妻、情侣、姐弟,还是同学、邻居或者偶遇的朋友,总是处在紧张的状态,眼神、言语、动作,一进一退,暗藏机锋。

5《行刑人·银匠——〈尘埃落定〉外篇》

阿来 浙江文艺出版社

 

在完成长篇小说《尘埃落定》前后,阿来以小说中三个相关但未充分展开的人物为主角,又延展写成的故事。自成一个独立的虚构世界的同时,又与“主篇”《尘埃落定》形成深层的文本对话。书名中的“行刑人”和“银匠”,均为出自《尘埃落定》的人物。这些原本在《尘埃落定》中扮演着“次要人物”和“边角料”的角色,在作者阿来重新构筑的小说世界中,换了一副面貌——他们走到舞台中央,成为故事的核心和主角,发展起自己的故事。这些“外篇”既是《尘埃落定》的有机补充,又与《尘埃落定》互相映照,在彰显文学自身的无穷魅力的同时,与《尘埃落定》本篇共同勾画了雪域高原土司制度崩溃前夜的立体图景。

6《远道苍苍》

刘怀宇 / 刘子毅 重庆出版社

 

以史为据,创新运用小说的形式、以高度文学化的手法生动展现了清末民初华人企业家陈宜禧陈宜禧的一生。上卷叙述主人公陈宜禧和乡邻远渡重洋赴美打拼的往事;下卷讲述功成名就的陈宜禧回乡历尽万难建成第一条由中国人自主投资设计的民营铁路的故事。全书展现了中国人坚韧不拔、勤奋好学、宽厚善良的优秀品质和家国情怀。很多年前,父亲刘子毅就开始收集研究新宁铁路及其创办人陈宜禧的素材,致力于用文学形式来还原这段感人的历史。父亲去世后,女儿刘怀宇经过5年的调研、走访、创作,最终将这套凝聚父女两代人心血的小说。刘怀宇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英美语言文学系,又取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语言学硕士和电脑科学硕士。其灵秀深致的文笔,开阔独到的视野,称得上是卓越的写作者。

7《进入空气稀薄地带》

【美】 乔恩·克拉考尔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6年,职业登山者乔恩·克拉考尔作为《户外》杂志特派记者,跟随一支登山队攀登珠峰,当他和其他几名同伴顺利登顶并安全下山后,才得知其余十九名登山客在途中遭遇了暴风雪,被困在了海拔八千多米的地方。最终,有十二人不幸罹难。幸免于难的他,强迫自己一遍遍回溯那段痛苦的记忆,试图从中找出酿成灾难的原因,最终写成报道,又被延展成书《Into Thin Air》,影响巨大,还被改编成电影。这本书也被译为中文版《进入空气稀薄地带》。登上世界之顶,身处云海之巅,似乎成为了人类超越自己、战胜自然的象征,让无数登山爱好者心生向往。但在经历了那场惨痛的山难后,克拉考尔对于登山的意义有了新的思索。褪去了对于攀登的单纯狂热,克莱考尔以客观的态度在书中对这场灾难做出了评估。每一个选择珠峰的登山客,确实都有着自己的信仰和向往;但每一个经验老到的向导,在利益面前有时也会做出错误的判断;而每一次顺利的登顶,终究也不过是天气晴朗时大自然给人类的馈赠。

8《乡下人:沈从文与近代中国》

孙德鹏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沈从文一向自称“乡下人”,他笔下的湘西叙事,也多取自“乡下人”经验。这本书是一部沈从文评传,也是作者与沈从文之间的一次跨学科对话。作者以史学为点,从 “乡下人”的视角回顾沈从文的前半生,在沈从文作品中重建近代中国的记忆,从湘西叙事找寻理解近代中国的另一种方法。从“乡下人”的视角回顾沈从文前半生,在沈从文作品中重建近代中国的记忆,从湘西叙事找寻理解中国的另一种方法。与其说是对沈从文作品的解读,毋宁说是点燃了沈从文笔下的人性篝火。

9《蜂巢思维:群体意识如何影响你》

萨拉·罗斯·卡瓦纳 中信出版集团

 

人是社会动物,我们的思想、观念、对现实的感知,都直接或间接为社会、为朋友、为同学、为同事所同步。好像每一个人都像身处在一个巨大的蜂巢之中,共享着一种思想、一种情绪、一种观点,这就是蜂巢思维。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出现,又大幅提升这种“同步性”,带来群体“回音室效应”。社交媒体扩大了个体与群体的关联,把自己的思想观念控制在志趣相投者组成的“回音室”里,将不同的意见排斥在自己的体系之外。作者卡瓦纳,在对多种社交技术提出质疑之后,就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弥合个体与集体之间的鸿沟,提出了明智可行的建议,帮助人们有悬崖勒马的反思能力,在数字世界过一种高效的生活。

10《没有街道的城市》

曹文轩 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

 

废墟之城中,一个身陷囹圄的囚犯,一个失去亲人庇佑的女孩之间,发生了一次改变命运的相遇。在前所未有的困境中,两人互相依靠、互相帮助、互相影响,渡过了一个又一个危机:食物缺乏、野狗夜袭、雨夜迷路……柔弱的女孩变得更加坚强、懂事;曾因一念之差走上歪路的江洋大盗不断被女孩善良、正直的心灵所感化。最终,人们重返家园,在桂花树下,女孩见到了爸爸妈妈的身影,那陪伴了自己数日的小号声久久回响在废墟上空……中国首位国际安徒生奖得主曹文轩,讲述了一个关于勇气、成长的故事。

11《星之继承者》三部曲

(英)詹姆斯·霍根 新星出版社

 

这是著名科幻作家詹姆斯·霍根的处女作,也是他一生最负盛名的作品。在“合理且大胆的科幻盛宴”中,作者在充分尊重科学事实的基础上,对现实世界悬而未解的科学谜团展开了大胆设想。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到很多生动有趣的科学知识,更可以学习到严谨开阔的科学精神,领略到用科学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超凡魅力。

12《电影的口音:贾樟柯谈贾樟柯》

【美】白睿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贾樟柯善于用镜头记录时代中小人物,表达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在全世界影迷中都有不俗的共鸣。本书是著名的“中国电影研究专家”白睿文对贾樟柯电影的集中访谈,集中探讨了从《小山回家》《小武》到《江湖儿女》等10部重要的电影,也是贾导电影人生的梳理与总结。通过访谈,深度剖析贾氏电影美学,揭示“故乡三部曲”等剧情长片的创作秘密,独特的文艺见解,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中国电影文化的窗口,也可以看出贾樟柯对电影美学、创作理念等的见解,对电影形式的探索,更可见一代电影导演的成长之路。

13《还是要相信》

陈鲁豫 花城出版社

 

陈鲁豫无疑是中国当下最成功的主持人之一了。她从大学未毕业就开始主持,采访各类名人无数,做的节目生命力也非常长。那么在采访别人故事的背后,陈鲁豫本人有着怎样的观念和思想?她经常收到许多年轻人的求教私信,关于社交、职场到情感、价值、选择等等。陈鲁豫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主动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人生阅历,她坦诚讲述自己也与大家一样,有过茫然纠结的时刻,成功背后默默付出的坚韧和求索,也谈女性的年龄焦虑、网上的众声喧哗、物质与爱的博弈……感性,率真,毫无保留。

14《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一个法国记者的大清帝国观察手记》

【法】埃米尔·多郎·福尔格 著 奥古斯特·博尔热 绘 中国画报出版社

 

这是一本帮助从外国人的视角回看我们自己历史的书。一个法国医生在大清国进行了多年的游历。福建的红茶、浙江的普陀山、宁波的丝绸、南京的审判及乡试、景德镇的瓷器 ……翔实记录了当时的政治制度、经济方式、法律条例、文化思想、古玩器物、风俗习惯、市井百态。但其实这是一部想象的大清帝国游记,因为作者并没有来过中国。但作者通过研究来华传教士所撰写的有关中国的书籍、汉学家的著作,从中吸取精华,对大清帝国的风土人情描述细致,却是真实可感,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普通平民的市井生活。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