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托手法(烘托属于什么手法)

9790 151 0

烘托手法(烘托属于什么手法)

在文章或诗歌的创作中,合理地运用文章写作手法能有效地提高文章的感染力,给人更大的想家空间。在诗文创作中我们应把握好文章的三好,即是思想好,文笔好,手法好。只有文章写到三好的程度,写作的水平就不言而喻。说的好不如做的好,所以不要嘴上功夫了得笔上功夫一文不值。文章的写作手法--------烘托艺术写作手法,在三好中是很重要的。

 

“东船西舫悄无言

“东船西舫悄无言,未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下面我介绍烘托写作手法的具体运用,望朋友们阅读斧正

一、知晓烘托手法的写作概念,更能提高我们的创作能力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

(1)烘托是在写作时常用 的一种写作手法,就是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2)“烘托”是“衬托”中的正衬,正衬通常就叫做衬托,衬托指甲事物对乙事物的表现作用,烘托主要指事物对环境、环境对主题、环境对人物性格的表现作用。

(3)烘托主要通过对事物(或形象或相对

(或情感)做外在的侧面的描写来实现。

 

陌上桑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汉乐府民歌《陌上桑》

二、领会烘托写作手法的具体运用,分析、创作诗文更加信心百倍

如果烘托用于文学艺术创作,就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常借助他人他物或他景,来烘托此人此物或此景,使被烘托者更加鲜明、突出。

烘托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 用景物烘托人物的心情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可以烘托出人物的心理,做到寓情于景,自然生动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感受与情感变化。

如:  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有两处的景物描写:“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与“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前者烘托菲利普一家人旅行时快活而骄傲的心理,后者则烘托了他们沮丧、失望的心情;我们分析其心理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因为金钱,所以这两处的景物描写又烘托了菲利普夫妇自私自利、金钱至上的性格。  

(2)  用他人烘托主人公

通过对他人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描写来烘托。这种烘托的写法,还留给读写者广阔的想像空间。

如:汉乐府诗《陌上桑》一诗中写道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其实,作者要写的是罗敷的美貌,但不直接写其外貌,而是通过对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他们被罗敷的美貌所吸引, 所倾倒,从而烘托出罗敷倾国倾城之容,沉鱼落雁之貌,构成一副立体的美的画面。  

(3)  用景物烘托景物的写法。

 

同样是景物描写,而在这些景物之中,又有主次之分,次要的景物是用来烘托主要景物的。这种烘托手法在写景文与古诗词中比较常见。 如: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表面上看描写的是山林中“蝉噪”“鸟鸣”的画面,可仔细一想,作者的目的并不是表现山林的热闹景象,而是通过用“蝉噪”“鸟鸣”这一热闹的动景来烘托若耶山林的幽静、深沉。

 

时鸣春涧中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总之,写作手法是写作上外延最大的一个概念,只要是一个作品在写作各方面表现出来的优点,都可称为写作手法,烘托的写作手法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在画面上物体景象的外围用水墨或较淡的色彩加以点染、使物体景象鲜明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