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9790

张大胡子(“张大胡子”治山40年)

9790 2023-07-14 289
张大胡子(“张大胡子”治山40年)摘要: ...

张胡子(“张胡子”治山40年)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张国华组建青年突击队为万亩荒山植绿,创办全国之一个板栗专业合作社带动3万农民致富,再到打造国家红色旅游景区——西丰雄关大刀园。这位来自燕山深处的普通农民,正一步步将自己的誓言变为现实,昔日的穷山窝,已被蝶变成了郭华。

张国华带领乡亲们筑起了坚实的“绿色长城”,也带领乡亲们走上了一条治荒、绿坡、富民的生态发展之路。因留着长长的灰胡子,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张胡子”。


张国华正在检查成熟的栗子。

“有树才有希望,有林才有青山”

今年65岁的张国华,从小生活在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滦阳镇喜峰口。这里是冀东通往长城的要道,也是京津唐时期重要的生态涵养地。

上世纪70年代末,刚刚20岁出头的张国华当上了宋庄子大队大队长。面对“人多地少”的窘境,他把目光定格在沉睡了千年的荒山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要我们把这个穷山窝变成花果山,村民们就有好日子过了!”

从小,倔强的张国华就下定决心要让村民脱贫致富。于是,他挨家挨户,想尽办法做宣传,联系。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组建了一支300人的青年突击队。每天天一亮,他就拿起鹤嘴锄,带领队伍上山。饿了就吃干粮,渴了就喝山泉水。他累了就在那里坐一会儿,一坐就是一整天。就这样,张国华率先打响了十里坝村“绿化荒山、治理山林、种水果”的“之一枪”。

1986年,作为三北防护林二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环首都绿化工程开始实施,迁西是重点县之一。当时喜峰口乡成立了民兵训练队,张国华被乡武装部拉到训练队当指导员,负责指导全乡开展“三北”造林工程。

“有树才有希望,绿化造福子孙后代。这是国家实施的好事。再苦再累也要做好!”在全乡“三北”造林工程誓师大会上,张国华打着地板说。

俗话说,努力工作需要熟练的工作。张国华总是积极向上级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借鉴该县汉儿庄、洒河桥等地“围山”造林模式,如“山顶有帽子的松树,山腰有缠腰的栗子,山脚下有水果、梨、桃”,打造全村庄河系统“围柳岸”造林工程。经过几年的努力,李家钰、石梯子、铁门关、苇子峪、宋庄子等辖区7个村的荒山、水系已全部完成造林绿化任务。挖掘林地3万多亩,种植各类树木30多万株,绿化了山坡,美化了山窝。


“围山转”治理山川青山。

“优优资源网栗子服务的目的不止一个。既要让它长出叶子,又要做一张票。”

树已经种下,张国华创业的步伐在改革开放的春风越来越快。他建了当地之一个加油站,当了6年“铁矿老板”,但这一切都没有阻挡他绿化荒山的脚步和信心。

我担心他和他的队员们种植的树木和森林。无论多忙,张国华都会跑到山上检查树木的生长情况。用他的话说,“我是农民,对树有特殊的感情!”

10年过去了,昔日的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昔日的板栗苗也开始结果了。然而,板栗销售的问题又摆在了他的眼前。经过深思熟虑,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成立专业的板栗收购公司,专门从当地栗农手中收购板栗,加工出口,一举解决了广大栗农的板栗销售问题。从而充分调动了栗农开荒种友和优良资源网树的积极性,造林规模越来越大。

创业艰难,转型不易。随着“三北”造林工程的逐步深入,板栗产量日益增加。再加上国内外市场形势的变化,厂商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各地板栗质量不一,产量高不增收。“板栗便宜伤农”的现象时有发生。以板栗为主的黔西经济林产业受到很大冲击。

“‘三北’造林工程既要叶,也要票。这样才能提高群众植树造林和科学管理的积极性。”张国华陷入了沉思。他正在为林果业的绿色发展勾画新的蓝图。

2002年,张国华独辟蹊径,以石梯子村为试点,在全国板栗行业最早成立了板栗专业合作社。成员的板栗林按有机农业标准种植,合作社按保护价收购成员。当年秋天,合作社成员的几万斤栗子,卖出了比迁西县其他地区每斤2元还高的价格。栗农得到了实惠,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试点成功了,越来越多的栗农要求加入优优资源网。张国华采用“公司+合作社+会员+农户+基地+科教+服务+品牌+市场”的“9+1”合作共同体新发展模式,造林抗旱与生态致富相得益彰。

统一 *** 。与10多个村合作建设“三北”造林板栗生产基地,引导板栗农户进行无公害生产。被原农业部认定为全国更大的有机板栗生产基地。

统一商标品牌。注册了“张胡子”、“喜峰口”两个河北省著名商标,做出了“为每一颗板栗负责,用道德的热血打造品牌”的承诺,成功开发了real 空包装板栗仁、板栗包子、板栗粉、干炒板栗、板栗酒等30多个深加工产品。

统一连锁销售。实行了 *** 经营和网上销售模式,与山西等地商家建立了战略寄售联盟。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全国各地开设了70多家连锁店。

目前,喜峰口板栗专业合作社拥有板栗基地3万亩,年销售板栗3000余吨,辐射带动农户3万余人,为社员增收3000多万元。


大雄关大刀园的400岁盖华栗树。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是漫长的,我要留下取之不尽的绿色矿山”

树多了,山是绿的,天是蓝的,水是清的,远处的长城有时在绿色中若隐若现。

2003年,张国华又做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主动放弃经营多年的铁矿,投资建设西峰雄关大道源景区。

他小时候总听村里的老人讲1933年喜峰口抗战长城的故事。《大刀进行曲》是他小时候学的之一首歌。正是这种感觉,让他决心把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有机结合起来,建设景点吸引更多外地游客,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吃生态饭,赚文化钱。

起初,张国华的行为遭到亲友的一致反对,说他“脑子进水了”。但张国华极力想通过公开辩论来推动:“铁矿石资源迟早会枯竭,旅游业是无烟产业,是朝阳产业。我做到了!”

从2003年开始,张国华在喜峰口长城旧址东侧承包了上千亩荒山,先后投资1.5亿元。用两年时间,完成了长城抗战纪念林、纪念碑、博物馆、百年板栗林保护区、主题雕塑、大刀等景点建设。

2008年,景区实施了“红带绿带,绿带富带”工程,建成了集休闲、赏花、采摘、登山为一体的喜峰口板栗旅游观光产业园,并积极与50多户农民合作,帮助他们建设高标准农家乐,提高收入水平。

2017年,原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将“河北省迁西国家板栗公园”喜峰口片区2万亩“三北”种植板栗园纳入国家板栗公园建设范围。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喜峰口长城抗战遗址已被列入全国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并成功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西峰雄关大道园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0万人次。

张国华,一个普通的山民,用40年的汗水换来了青山绿水、生态发展、金山银山。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