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哪壶开了提哪壶”
在孩子学习方面,父母需要做到“哪壶开了提哪壶”,什么意思呢?
简单来说,就是孩子哪个优势明显,你就去主动表扬孩子。而不应该去比较批判孩子。
小丽有两个孩子,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大儿子各科成绩都好,门门功课都是优。小儿子除了语文是良好,其他都是不合格。
哥哥回来以后骄傲地向妈妈炫耀:“妈妈,我每科都是优哦,我还得了三好学生的奖状。”而弟弟低着头沮丧地避开所有人,默默进了房间。
看到两份截然不同的成绩单,小丽火冒三丈,当着全家人对着小儿子的房间骂道:“你以为躲房间成绩就能好起来吗?都同样是我生的,你什么时候能跟你哥一样成绩好,你给我出来!”
躲在房间里不敢出来的小儿子,只会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没有任何优点,想到学习也只会感受到压力,害怕再考不好,妈妈又大发雷霆怎么办。
如果小丽不当着全家人的面,也不拿他的成绩和哥哥的成绩做对比。
轻声地来到弟弟的房间,关上门,保护弟弟的自尊心,再温柔地询问:“你对这次自己的成绩感到不满意,对吗?”
弟弟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以及和哥哥之间的差距带来的挫败感以后,妈妈可以摸摸他的头。
然后说:“妈妈看到你的语文得了良好,老师也跟我说你写作能力特别强,是一个对事物感知特别敏锐的孩子,其他的科目可能是这一个阶段你还没有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但妈妈相信你,慢慢来就好了。”
弟弟得到了肯定,也不会因为其他成绩不好而否定自己的学习能力。
语文成绩的“成功”,会极大加强他对于自己学习能力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去创造更多的“成功”。
02把学习责任还给孩子
很多父母在孩子获得好的成绩时,比孩子还激动高兴,甚至到处跟亲朋好友炫耀。
其实,这样容易让孩子觉得自己学习都是为了让父母高兴、有“炫耀的资本”。
最近比较火的电视剧《加油!妈妈》里面的苏青,就是这样的一位妈妈。
在大儿子小夫进入当地最好的胜园小学以后,她就开始四处炫耀,甚至让已经初中的小夫给小儿子小文幼儿园同学们的妈妈分享学习心得。
小夫厌恶这样的方式,认为自己就是妈妈用来“炫耀的工具”,失去了为什么要努力学习的动力。
看着小夫成绩下滑,苏青心里非常着急,希望他能够好好学习,尽快把学习成绩提上去,不断督促的同时,也忍不住打击他:“你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
把学习责任还给孩子,不是让父母什么都不管,而是需要父母做到用平常心看待孩子的成绩,“不比孩子更快乐,也不比孩子更着急”。
在孩子获得好成绩时,可以理解父母的这份开心,但没必要去炫耀,只要去见证和肯定孩子的成就;孩子成绩不佳时,父母不要太着急,太着急了孩子反而会有压力,觉得是为了父母读书。
应该让孩子为自己的成绩去担忧,给时间让孩子去想办法提升,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指导;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是为自己负责,这样孩子的学习动力才会更强。
03别拿痛苦威胁孩子
还有很多父母经常会犯一个错误:想用一些不好的后果来让孩子产生恐惧,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比如:
“不好好学习以后只能去洗盘子、搬砖”
“上不了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我这么辛苦赚钱供你读书,你不好好读书对的起吗?”
“爸妈就是吃了没有好好读书的亏,现在才这么辛苦,所以才不想让你和我们一样”
......
这些话都是用恐吓来驱使孩子去学习,那么孩子也就谈不上喜欢学习。
孩子写作业时,有些父母坐在一边看着,孩子想起学习都是痛苦的压力和不好的体验。
学习是一项高级的脑力劳动,很多父母也知道孩子学习很辛苦,所以会对孩子说“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但是只有喜欢的东西才叫做辛苦,不喜欢的东西其实是一种痛苦。
对于学习,父母需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体验,用正向激励的方式,让孩子明白学习对于自己和他人有什么益处,而不是“学习不好,我这辈子就完了”。
让孩子自觉喜欢上学习,孩子才愿意为喜欢的事“辛苦一点”。否则,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本能就会逃避痛苦的体验,学习的繁重和父母给的心理压力,会让孩子更想要逃避,容易有厌学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