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们最大的问题在于缺失“缺失”。
基因和环境是学习心理学、遗传学、医学要具备的最基本的两个常识。
原生家庭特指“父母关系对孩子的影响”。
01
没有受过逻辑学训练,不具备用语言劝服别人的能力
我有本书叫《和妈妈一起学逻辑》,就是因为家长和孩子的逻辑素养都不够,没有逻辑训练,最后所有的青春期教育都变成父母和孩子的争吵。
不管是你们跟孩子的沟通还是夫妻之间的沟通都会这样,家长们在外面学了很多所谓的家长课堂,什么语言情商、爱的几种语言,还有什么亲子共情。
当你们面对自己的青春期孩子的时候,有用吗?
面对已经拥有自主意识的孩子,家长感到的是无力,孩子感到的是痛苦。
家长们过去受了很多假冒伪劣心理学的欺骗,所以看问题、分析问题的立足点都不对。
02
青春期孩子养育的关键要素
首先,孩子要和孩子一起,有大量的同伴玩耍经验,他们的性格才能互补,才能弥补自身的缺陷不足,才能成长。
但很多家长从小就隔离了孩子和同伴在一起大量的人格互动时间,导致孩子长大后变成了偏执、偏激的样子。
第二,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缺乏最重要的哲学、逻辑学知识,哲学上不通透,逻辑学上看不到自己的问题。
第三,孩子们学的全部都是功利性的学习内容,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存在的。
我在夏令营里看到12岁左右的青少年,普遍都说脏话,面对自己的父母,没有丝毫的尊重。有些当着家长的面骂,有些是在家长不在的时候说脏话骂父母。
这就是很真实的现状,但家长们还是满脑子985、211。
03
没有同伴互动的孩子是孤独的
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一直缺少和同龄人互动的机会,人格就会慢慢变得极端化和偏执。
我整天跟家长们说同伴影响有多重要,你们不听,非要用父母的影响,你能影响什么?
我推荐你们看《基因蓝图》这本书,这是一百万样本的遗传学研究成果,是整个行为遗传学的基石研究,你们不看也不相信。
这些真正的科学研究说得清清楚楚,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成长的要素,60%是基因,35%是家庭外影响,家庭内影响仅剩5%。
但家长们在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把孩子变成一个拴着链子的恐龙,让他们孤独长大。
04
恐龙人格
我们第一年微大学其中一个系列课叫做《恐龙人格》,简略介绍一下。
这个课讲的是电影《侏罗纪公园》里面的一个例子。他们克隆了一头恐龙,但是因为克隆的数目少,所以这恐龙被链子栓在一个小院子里面长大。
在它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每天只有饲养员和他互动,所以后来这个恐龙的性格就变得非常怪异。
缺乏同伴互动,只能看到自己会成为什么样?
因为同伴互动是校正自己偏执、偏见性格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如果一个人在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缺少同伴,这个人就只能看到自己。
一个人如果眼中只能看到自己,你们想想他的性格会变成什么样?会进入到大概三种状态:
第一种是自卑;
第二种是适应自卑引发的自恋;
第三种是脾气暴躁两极化思考;
为什么会两极化思考?因为没有人互动只能极左极右。
人的成长必须要有一面镜子去照见自己,如果没有镜子你怎么知道自己长什么样呢?
在青春期阶段我们就是通过同伴才能看到自己,错过了跟同伴大量的互动时间人们就会习惯孤独。
这个时候任何人只要靠近这头恐龙,就可能会让它暴躁。
因为它有怨恨,它怨恨的不是世界上所有的男人,也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女人,那只是一个代词。
代词的背后有其真正的主人公,就是你们父亲和母亲。
05
如果你是一只孤独的恐龙,也会诅咒全世界
即使到了青年时期,同伴玩耍仍然有价值。我每次给你们强调同伴影响的重要性,总有人说不好实操。
你在关键的时候没有给他提供这种实操,那未来也只有承受现在的结果。
如果你们从小像那头恐龙一样被养大,每天只有学校和家里,就像被拴在了一个限定活动空间锁链里,每天的人生意义只有考试。
如果你是一只孤独的恐龙,也会诅咒全世界。
我在头条上发的视频讲过,孩子被边缘化有多么可怕,但很多家长都不相信。
很多人在评论区留言还认为边缘化根本就无关痛痒,迟早有一天这些父母都要付出代价的。
为什么我强调同伴影响,因为孩子们在学校里多数都会因为考试这个单一的评价标准而被边缘化。
我在头条上刚开始讲边缘化,现在强调同伴影响,都是一种成体系的教育方法和理念。
但是很多家长都太功利心了,只想要药片来解决问题。绝大多数父母总想给孩子灌输一套理念。
人一定要在青春期那个阶段什么都尝试一下,孩子不能靠观念去理解这个世界。关于男人女人包括理解父母,孩子得靠体验去理解世界。一个人长大首先是感性经验然后才是理性经验。
青春期阶段缺少了必要的同伴经验,就相当于没有了感性经验。没有感性经验,长大之后在网上看了一大堆网文和各种极端的价值观,就会变得暴躁、偏执。
你们从小把孩子拴上链子养成了一头孤独的恐龙,然后等到他二十多岁又突然决定让他去交配,给你们再生一个小恐龙,你们觉得这些想法是不是很幼稚。
你觉得孩子凭什么会在二十多岁按照你们的安排去正常结婚生子工作呢?
这就是如今为什么结婚率断崖式下跌的原因,而未来孩子的出生率更会是断崖式下跌。
06
和孩子打交道,不要辩论某一种价值观是对是错
孩子坚持某一种观念,家长要问他有没有跟这个观念有关的经验。
你会发现孩子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已经被剥夺了获得感性经验的机会。
孩子从小到大都没有感性经验的机会,不管是好吃还是不好吃都是别人塞到他嘴里的。
孩子连自己喜欢和不喜欢都已经分不清楚了,甚至都没有喜欢不喜欢了。
我们只尊重每个人自己的感性经验,不管孩子持有什么样的与父母不同的观念或者价值观。
但如果孩子没有这些观念和价值观所对应的感性经验,他的观念和价值观就是没有意义的。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说自己不会结婚生子,甚至还有的孩子说自己是同性恋。
作为家长,我们不能简单地去和孩子辩论这些价值观。但我们要让孩子有真实的感性体验。
让他们通过自己和不同的男性、女性和异*往的经验中去了解男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女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
要告诉孩子所有的理念必须来自于自己的感性经验,而不是来自于你从网上看到的一篇文章。
07
家长和孩子一定要记住的两件事
第一,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认真学逻辑学,否则到了青春期之后,所有的讨论、争论最后都会成为吵架,而且毫无意义,只会伤害亲子关系。
第二,鼓励孩子去体验这个世界上所有你有机会接触到的事物,不管它是美好的还是让你厌恶的,只有有了真实的体验,你才有资格去评价一件事情的好坏。
同时一定要让孩子们有更多同伴玩耍的经验,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只有通过大量的同伴经验,才能知道自己错在哪。
错过了人生最重要的同伴经验时期,等到你的孩子进入社会之后,没有人会指出你的错误。
因为社会的游戏规则是:不指出你的错误,让你无知,就是对你最大的惩罚。
无知的青年越多就越容易被培养为韭菜,这句话对于家长也是适合的。无知的家长越多就越容易培养为韭菜。
好的知识没有人主动送上门的,得你自己去求,你求了别人都不一定给。
08
现在的孩子们最大的问题在于缺失“缺失”
你们好好想一想,什么叫做缺失“缺失”?
总怕孩子饿着,而就是因为喂饱了,所以才不想吃了。一个小孩长这么大都分不清饿和饱,可想教育是失败了的。
知道为什么当年要上山下乡吗?年轻人肚子不饿,怎么会增长智慧呢?
父母从小到大,再加上爷爷奶奶,每个人都想喂这个孩子,你说这个孩子会不会想要吐?更不用说进入学校后,每天长达十个小时往他们的大脑里面塞东西。
你们想想现在一个孩子从小长到大要被别人喂多少道理进去?
一个小孩从来没有真实触摸过这个世界,他所有对世界的理解都来源于大人喋喋不休的灌输,每天活在梦中,一般分不清东西南北,从胎教喂到二十多岁。你说孩子每天会有多么愤怒和对父母的厌恶。甚至有些孩子产生了对这个世界的厌恶,或者对自己的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