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还是要培养习惯和学会自律。
相信许多家长都经历过:
喊了好几遍写作业,可孩子就是挪不动身,能把人气晕;
陪孩子写作业,一道简单题就是想不明白,能把人气疯。
那么孩子为什么不爱写作业,写作业的时候,又为什么就是喜欢磨蹭和拖延呢?
实际上,不管孩子是在饭前写作业,还是在饭后写作业,都不是“陪孩子写作业苦恼”的关键。想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主要还是培养习惯和设定计划。
比如,孩子的语文不太好,那么这个学期和这个月份,父母就应该引导着孩子,制定一份给语文科“补强”的计划。
既然要加强学习,按时完成每天的查漏补缺任务,就得先把当天的作业完成。
这样一来,孩子的身上肩负了学习压力,对于写作业的事情,自然就会懂得充分利用碎片时间:
能完成的尽快完成,实在不会的尽快请教父母。
等到后来,孩子养成了习惯,每天在饭点儿前后,就算是家长不催促不吼叫,他自己也就习惯了自律去学习了。
其次,就是不要给孩子布置过多的作业。
否则孩子每天回到家里,都需要面对怎么写也写不完的额外作业,那么他尽快完成学校作业,开启另一项学习任务的动力,又在哪里呢?
所以在很多高学历家庭,因为父母总是自鸣得意地给孩子布置过量甚至是超量的作业任务,孩子反而越来越喜欢走神、开小差,一有机会,就会抱着能玩一会是一会儿的心态,让父母感觉烦躁不已。
其实就现在小学到初中的课程内容来说,不管是哪一门课,只要是孩子和父母付出了一定的有效学习时间,并完成了适量的考题练习,肯定是能顺利掌握的。
而如果在此之上,不断给孩子反复增加课时和作业量,那么非但起不到促进孩子学习的目的,反而会让孩子开始变得叛逆和厌学,以至于放学回家后写作业时,完全就提不起兴趣和动力。
那么这些家长这样的“*教育”方式,就完全起不到正面的积极作用。
最后,关键还是要尊重和理解孩子。
对于孩子来说,不管是决定饭前写作业,还是想要饭后再学习,归根到底,不是取决于家长的固执己见,而是要看孩子们的身心状态。
如果孩子每天放学时间很早,五点以前就能回到家里,那么提前写完作业再吃饭,自然是无可厚非;但如果学校里还要组织延时服务,孩子们回到家里就已经六点半了,那么这时候再要求孩子必须先写作业,无疑是不近人情的。
估计连孩子快饿瘪了的肚皮,都不会答应。
总之,孩子在家里写作业的状态和习惯,主要还是靠父母的以身作则和陪伴关爱。
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有条件和有精力的父母,不妨陪着孩子一起:
孩子完成自己的作业,父母则在旁边继续自己的工作,这样在相互促进下,孩子肯定也会逐渐提高效率和集中精力。
但如果身为父母,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永远都是自顾自地玩手机,那么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喜欢拖延磨蹭,也就不足为怪了。
归根到底,父母就是孩子在家里最好的老师,孩子最后教成什么样,肯定都是父母的言行举止影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