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的作用(维生素D缺乏诊断标准)

9790 150 0

维生素D过去称之为“维生素”,现在称之为“D激素”。研究发现,维生素D不仅参与钙磷代谢,促进骨骼发育,而且具有许多潜在的功能,如预防治疗心血管病、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不过,肯定有效的没几个!

特别提醒:

1、过量口服维生素D可引起高钙血症。一次中等程度的高钙血症就会完全抑制儿童生长发育6个月以上,且对身高的影响很难得到完全纠正。

2、正在服用利尿剂的高血压患者,不能擅自服用维生素D。利尿剂氢*、吲达帕胺可引起高钙血症。

一、维生素D主要来源

除口服维生素D补充剂外,维生素D有二个来源:紫外线照射人体自身合成;膳食摄入。

研究结果显示:成年人,在夏季,全身皮肤,经阳光照射10分钟,可产生约10000U的维生素D3。

野生多脂肪海鱼和蘑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其它动植物中只含少量维生素D。

二、维生素D缺乏诊断标准

维生素D在人体内被代谢为25-OH-D(骨化二醇)和1α,25-(OH)2-D(骨化三醇)等40余种代谢产物。

维生素D及骨化二醇均无生物活性,骨化三醇有生物活性,可直接与维生素D受体结合,也被称为“D激素”。

骨化二醇是维生素D在血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半衰期长达19日,是反映维生素D是否缺乏的客观指标。

三、维生素D缺乏高风险人群

国内调查结果:40%~100%的孕妇和新生儿缺乏维生素D;北方约30%~70%的儿童缺乏维生素D,南方约10%~40%的儿童缺乏维生素D。

对于肥胖的儿童及成年人,以及服用抗癫痫药物、糖皮质素等药物者,至少需要补充2~3倍剂量的维生素D。

温馨提示:

1、在调控骨钙代谢方面,维生素D3的活性是维生素D2的2~4倍。因此,推荐选用维生素D3作为维生素D的补充剂。

2、婴幼儿宜选用维生素D滴剂(每粒含400U维生素D3);谨慎选用鱼肝油(含有维生素D和维生素A)。

营养摄入维生素D的建议(仅供临床参考)

临床常用的碳酸钙D3片和咀嚼片

四、维生素D,已被肯定的作用

第一,治疗慢性低钙血症、低磷血症。

维生素D在体内转化为骨化三醇,骨化三醇与小肠维生素D受体结合,可促进小肠对钙离子和磷的吸收;增加肾脏对钙离子的重吸收。

第二,预防和治疗佝偻病、骨质疏松症、骨软化症、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骨软化症。

素食人群、室内工作人群、夜间工作人群、肥胖儿童和成人、有跌倒史和/或有非创伤性骨折史的老年人、肝胆疾病、小肠疾病、胃切除患者等,属于维生素D缺乏高风险人群。

第三,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维生素D降低老年人跌倒风险的机制

温馨提示:

同时补充维生素D与钙可以降低骨折和跌倒的风险。目前,尚没有科学证据支持单独服用钙剂能够减少骨折风险,单独补充维生素D也可能无效。

五、维生素D,未被肯定的作用

第一,降低糖尿病风险。

胰岛β 细胞上含有维生素D 受体和活化酶;研究发现维生素D 缺乏与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儿童早期补充维生素D 可能降低患1 型糖尿病的风险等。

但是,多项双盲随机对照药物试验研究表明:维生素D 缺乏的糖尿病前期患者,短期或长期甚至是大剂量补充维生素D均不能降低其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

第二,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心肌及血管平滑肌中存在维生素D受体和1α-羟化酶;冠心病患者和心衰病人血清骨化二醇水平较普通人群低;维生素D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参与心血管保护作用。

但是,也有研究认为高维生素D 水平可能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动物实验中给予小鼠注射维生素D 可诱导小鼠主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危险( 尤其是心肌梗死) 会随着维生素D 的补充而增加。

第三,降低癌症风险。

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骨化三醇能抑制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等肿瘤细胞的增生;临床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结、直肠癌患者的发生率与维生素D缺乏呈负相关。

但是,一项为期7年的对36282例绝经后女性的研究结果提示,每天补充维生素D3对结、直肠癌的发生率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