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缺乏维生素d怎么补充
维生素D3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属类固醇激素。一方面可以通过自身合成产生,一方面可以通过食物吸收。在阳光或紫外线照射下,存在于大多数高等动物表皮组织的7-脱氢胆固醇经光化学反应转化成维生素D3。维生素D3是没有生物活性的,必需经历两步羟基化才能被转化成有活性的维生素D3成分。它先被转运到肝脏,在肝细胞内质网和线粒体中由25-羟基化酶羟基化后转化为25-羟基维生素D,再被转运到肾脏,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中的lα-羟化酶作用下,在1号位加上另一个羟基转化成有生物活性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活化后的维生素D3在体内参与一系列代谢而发挥作用。
中间体25(OH)D3半衰期约为15天,目前临床多通过检测此值来*判断体内维生素D水平。美国内分泌协会,以血清25(OH)D3水平为代表,定义①充足: 25(OH)D3≥30ng/mL; ②不足: 20ng/mL≤25(OH)D3<30ng/mL;
③缺乏:10ng/mL≤25(OH)D3<20ng/mL; ④严重缺乏:25(OH)D3<10ng/mL,且在推荐维生素D的补充方面更加侧重于那些处于维生素D缺乏高风险的儿童,他们推荐1岁以内应补充维生素D400~1000IU/d,之后为600~1000IU/d,直至18岁。而那些肥胖,服用抗癫痫药物、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真菌药物的儿童,维生素D的补充量应为原来的2~3倍。根据我国《2010儿童微量营养素缺乏防治建议》定义儿童①充足: 25(OH)D3≥20ng/mL; ②不足: 15ng/mL≤25(OH)D3<20ng/mL;
③缺乏:25(OH)D3<15ng/mL; ④严重缺乏:25(OH)D3<5ng/mL,对于儿童轻度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时,可给予双倍预防计量的维生素D(800IU/d),持续治疗3~4个月,然后恢复常规补充剂量400IU/d。患慢性肝脏疾病、肾脏疾病及长期使用影响维生素D代谢药物时,需加大维生素D补充剂量,但必须监测血清25-(OH)D水平及血钙水平。
需要注意25-(OH)D水平只是中间代谢产物量,并不能有效反应体内实际的可参与每日机体功能的活性维生素D水平,可能此值较低但实际儿童每日已经在外源性补充活化的维生素D,如骨化三醇。而且日照充足时(10:30-15:00),儿童和青少年经常户外活动可以获得维生素D3,1cm2皮肤照射半小时约可产生20IU的维生素D3。纬度35°以上地区的冬季(北京纬度39°),太阳光入射角太小,紫外线到达地面前基本被吸收,皮肤吸收维生素D3的能力几乎降为0。我们在实际监测中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维生素D是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但绝不是补充的越多越好或单纯的依靠食物/日光照射及可以获取。应该结合儿童每日活动情况、天气情况、生理病理状态及药物使用情况综合分析。尤其是肾脏病儿童在服用激素期间,药物导致维生素及钙离子等流失,自身免疫力低下时外出活动可能会较少,自身合成维生素D自然减少,很容易导致维生素D缺乏影响儿童的生长。再未外源性补充活化维生素D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监测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及骨密度情况判断体内是否缺乏维生素D,然后根据相关监测值决定给予400-3000IU剂量的维生素D,也可以根据肝肾功能情况具体决定给予维生素D、阿法骨化醇或骨化三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