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经常独白家长该怎么做 宝宝经常独白有什么好处呢

9790 153 0

宝宝独白的发展规律你知道吗?

自言自语,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和自己说话,术语叫做独白。

随着宝宝自我意识的发展,在两岁以后,孩子开始形成一定的具体形象思维,但是这种思维方式往往是静态的,比如:看到一个桔子,他的脑海里立刻反馈桔子的名称,吃桔子知道放到嘴里,但是问他一个桔子从拿起来到剥皮,再吃进嘴巴里的过程,孩子不一定能完整的表述,这时候就需要语言来帮助孩子进行思考,并且一边说一边理清思路,这种有声思维的方式利于宝宝尽快建构起思考的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宝宝的独白是一种创造性的说话游戏,也是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独白的现象会在三岁时频繁出现,再往后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会逐渐弱化,根据孩子的个体情况,大约在八岁以后逐渐消失。

面对宝宝的独白,家长应该做什么?

和宝宝多说话,利用独白现象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

两岁多的宝宝还处在刚刚学会说话不久的状态,宝宝的独白语言多数来自对成人的模仿。比如:玩娃娃家的游戏,喂洋娃娃吃饭的语言就是对妈妈的模仿。这个阶段是宝宝有主动表达愿望的阶段,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间隙和孩子进行更多的互动交流,并且丰富语言的完整性,避免说叠字等不利于连贯表达的语言,也就是说,这时候你所说的将成为孩子今后语言表达的方式。

带孩子坐车的时候、出去玩的时候都是非常好的交流时机,路上的风景是最好的交流素材,妈妈和宝宝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进行轻松的交流。

平静面对宝宝的独白,并借机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

有些宝宝内向羞怯,在游戏的时候却喜欢自言自语,而且语言流畅。每每此时,孩子的心态是非常放松的,游戏的过程往往也反映出自己的生活经验,同时是对自己需求的一种反馈。当宝宝独白时,家长根本不必惊讶或者打断,可以选择不动声色地倾听,以此来了解宝宝的内心感受。

比如:有的宝宝对着布娃娃说:快吃饭,不然我生气了。又模仿布娃娃的口气说:别生气了妈妈,我不饿呀!你生气我害怕呀。孩子的独白明显反映了自己对进餐环节的困惑。

适度参与宝宝的游戏,支持宝宝思维链条的衔接。

一般情况下,建议家长支持孩子的游戏独白,不随意打断,给孩子一定的空间。但是当孩子游戏中出现困难无法继续进行思维衔接时,家长可以以游戏者的身份出现,给予孩子一定的引导和支持。

比如:孩子在玩插塑,他自言自语,“我来搭一座桥吧,我放一块,再放一块。”结果桥倒了,孩子又试了几次还是不行。家长就可以参与进来:“桥倒了啊?为什么呀?试试下面多放几块。”这样孩子的游戏得以持续进行,也获得了解决问题的相关经验。

这些问题要关注

独白与交流不冲突

有些家长认为既然独白是孩子思维的过程,那么应该鼓励孩子更多的进行独白。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独白的现象应该被家长视为一种正常的状态,同时也不能因此就忽视孩子交流的需要。家长应该更多地带孩子走出家门,与小伙伴一起游戏、交流,在提升交往能力的同时顺利渡过独白期,进行从独白向对话的转换。

鼓励孩子完整的讲述

一个人的思路需要梳理,越梳理越清晰。在孩子游戏独白结束后,家长可以让孩子讲一讲:你刚才玩了什么有趣的游戏啊?给妈妈讲一讲吧。孩子讲述的过程正是对之前游戏内容的完整回顾,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表达一遍一目了然。如果孩子说得很好,家长一定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回应,如果不够连贯,可以给孩子提示,进行思路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