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名气响亮的老济南包子铺
包子是济南人爱吃的美食,过年过节,平常时日,都喜欢吃。其实,济南人说的包子,指的是两种食物,一种是水饺,另一种是蒸包。水饺和蒸包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相同地方是,水饺和蒸包都是面皮包馅;不同地方是,水饺用水煮着吃,蒸包用水蒸着吃。还有是形状不同、大小不同,一个形如元宝、弯月,一个状若菊花、蘑菇。再就是,吃水饺多是自己动手包,在家里阖家人聚餐,洋溢着团聚喜庆气氛;吃蒸包则多是由包子铺蒸制,在饭馆里吃或买回家吃,因为没被赋予特别寓意,吃起来却也省事随意。说来,这些都是多余的话,老济南人怎能分不清水饺和包子!。
济南人通常把水饺和蒸包统称包子。这样一来,就出现了有趣的事,有时候说吃包子,其实是吃水饺,有时候说吃包子,其实是吃蒸包,这让一些外乡人听了犯糊涂,搞不清为何这样。
我这里说的包子,是饭铺里做的蒸包。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奶奶带我吃过一次特好吃的包子,那是看了趵突泉三股水后,在附近一家饭馆里吃的。当时年龄小,记事差,直到多年后,才知道这家饭馆是老济南有名的“草包包子铺”。“草包”包子好吃,只是名字起的不风雅。以前开商铺,起名很讲究,大都会取一个寓意好的名号,譬如店名里带上昌、盛、恒、祥等吉祥字,寓意生意兴隆、财源广进、财路广通。“草包包子铺”店主给店铺取了个“草包”名号,让一些文化人大跌眼镜,“草包”在人们的言语里,是愚笨无能的意思,有点文化、喜讨口彩的人,不会取这样的名号。不过,从另一方面说,“草包包子铺”店主取一个不被人看好、俗里俗气的名号,足以表明他有着独到之处。
“草包包子铺”店主,名字叫张文汉。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逼近黄河北岸,张文汉由泺口逃到了济南城里。张文汉从小就在泺口继镇园饭庄干学徒,因生性憨厚、做事实诚,在饭庄做学徒时,师兄弟们戏称他“草包”,他却不介意,尽管实心实意干活。逃进城后,张文汉凭借自己的手艺,在西门里太平寺街南段路西租了一个铺面,开了一家包子铺。为了吸引顾客,他就用自己的绰号“草包”当了店名。“草包”包子用料道地、物美价廉,很快在济南出了名,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一段时间,“草包包子铺”曾迁至大观园北门里西侧,后来又迁到普利街冉家巷西口,一直经营到现在。值得说的是,1948年9月,济南解放的第二天,国民党军机轰炸济南,“草包包子铺”相邻的泰康食物店被炸,压塌了包子铺,张文汉一家六口除了妻子,五人罹难。后来,张的朋友何俊岭接手包子铺,重新开张营业,直到1956年公私合营。我吃“草包” 包子是在1970年代中期,没有记住是哪一年,只记得包子铺大致景象:一进店门是饭厅,最里面是两个服务窗口,一个窗口卖筹子,一个窗口取包子。筹子是小木牌做的,上面写着包子数量;包子放在白瓷盘里,盘子上铺着荷叶,那包子下面染了一层浅浅的菏色。
去天津旅游的人,逛了旅游景点后,大多会去吃“狗不理” 包子,“狗不理”包子”和“天津大麻花”一样,是天津的地方名吃。而在济南,也有一家作“狗不理”包子的饭店,名叫“天丰园”,曾被誉为“济南第一包子铺”。“狗不理” 是天津的名吃,怎么“跑”到了济南?还得说一下它的历史。天津“狗不理”创始于1858年,店主是河北武清县杨村人高贵友。高贵友是父亲四十岁才有的儿子,为了求他健康平安,父亲给他取了 “狗子” 乳名,希望他像小狗一样泼辣、好养活(北方习俗,贱名好养活)。高贵友十四岁时来到天津,在南运河边刘家蒸吃铺做伙计,他心灵手巧、勤学好问,练就一手好活。三年后,他自立门户,开了一家包子铺,由于生意好、吃包子的人很多,忙得他常常顾不上跟顾客说话,吃包子的人知道他乳名叫“狗子”,于是戏称他“狗子卖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们都叫他“狗不理”,把他卖的包子称“狗不理”包子。1943年,商人魏子衡在济南大观园开了一家“天丰园”饭庄,专门卖“狗不理”包子。与现在商家傍名牌不同,魏子衡不是只抄袭天津“狗不理”名号,而是专门从天津请来李文志等10名专做包子的名厨,包子在选料、配料及制作方法上都和天津“狗不理”相同。因此,天丰园“狗不理”包子一经上市,随即闻名济南,成为老济南地方名吃。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若是吃一顿天丰园“狗不理”包子,还是一件值得炫耀、非常开心的事。1990年代中期,我在天丰园吃了一次“狗不理”包子,记得是价钱很贵,20块钱一斤,买包子要等好长时间。多年没去大观园了,不知道“天丰园”还在不在,还卖不卖“狗不理”包子。
除了“草包包子铺”、天丰园“狗不理”包子铺外,在老济南还有一家有名的包子铺,它就是位于经二纬十二路口西南首的“泰丰园”饭庄。“泰丰园”包子和“草包包子”、天丰园“狗不理”包子一样,是猪肉灌汤包,用料和制作方法大同小异,是老济南人喜欢吃的美食。我家离“泰丰园”近,曾去那里吃过几次包子,它留给我的印象,倒不是包子如何如何好吃,而是店里曾发生的一件轶事。
上世纪四十年代,天丰园曾接待过一位“大人物”,这位“大人物”还和店主合了影,而这张合影曾一度挂在店门前,轰动了当时的济南城。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年,店主的一位朋友去张庄机场接一位“大人物”,不知出于什么缘故,朋友竟和“大人物”一起来到“泰丰园”,吃了一顿“荷香灌汤包”。这位大人不是别人,正是蒋介石。“大人物”吃了泰丰园“荷香灌汤包”,让泰丰园及店主出尽了风头,风光了一回,却也让饭庄和店主倒霉了一回、吃了大苦头,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一直是严重的政治历史问题,不可避免的受到牵连。
老济南人爱吃包子,把包子当作美食,把吃包子当作一大享受,除了那包子做得的确好,有老济南特色——用荷叶蒸制、包装外,再就是当时物质生活困乏,普通人家平日里很少吃肉丸包子的缘故。
现在,济南街头包子铺不少见,只是老济南特色的包子铺少了,虽然“草包包子铺”还在,可惜是“凤毛麟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