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需通过化疗、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和支持治疗四种方法综合干预。早期规范治疗可显著提高生存率,具体方案需根据分型、年龄和身体状况制定。1.化疗是急性白血病的基础治疗手段。诱导化疗采用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的DA方案,或伊达比星替代的IA方案,目标是快速清除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巩固化疗常用中剂量阿糖胞苷,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需配合甲氨蝶呤鞘内注射。儿童急淋白血病常用VDLP方案(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泼尼松),完全缓解率可达90%。
2.靶向治疗针对特定基因突变。FLT3抑制剂如米哚妥林用于FLT3-ITD突变患者,BCL-2抑制剂维奈托克联合阿扎胞苷治疗老年不适合强化疗者。CD19/CD22CAR-T细胞疗法对复发难治B细胞急淋效果显著,CD33单抗吉妥珠单抗适用于CD33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3.造血干细胞移植适用于中高危患者。异基因移植要求配型成功,亲缘全相合移植5年生存率约60%,非亲缘移植约50%。自体移植适用于化疗敏感且无不良预后因素者,预处理方案常用白消安联合环磷酰胺。移植后需长期服用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预防排异反应。
4.支持治疗贯穿全程。成分输血维持血红蛋白>80g/L、血小板>20×10⁹/L,粒细胞缺乏期使用氟康唑预防真菌感染。疼痛管理按三阶梯原则,恶心呕吐可用5-HT3受体拮抗剂。营养支持推荐高蛋白易消化饮食,如蒸蛋羹、鱼肉泥、蛋白粉,避免生冷刺激食物。
急性白血病治疗需根据MICM分型制定个体化方案,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骨髓象和微小残留病。规范治疗下儿童急淋5年生存率达85%以上,成人急淋约40-50%,急性髓系白血病约30-40%。治疗结束后仍需定期随访,注意预防感染和维持营养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