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0
宝宝的消化不良有生理性的,疾病性质的,还有喂养不恰当造成的。因为消化不良的症状有很多,所以我们需要进行仔细甄别,弄清楚宝宝是否存在消化不良,或者是否有其他疾病。
在这里,我们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场景,来帮助妈妈判断分析,宝宝是否是消化不良。
第一个场景:宝宝厌食,还有口臭,一直哭闹,是消化不良吗?
宝宝的厌食和口臭,以及哭闹,可能是积食,可能仅仅是因为内热,也有可能是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如果家族中有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胃癌,以及患有免疫疾病等,需要长期服用布洛芬、阿司匹林等非甾体药物的,宝宝也有了厌食、口臭、便秘、腹痛等症状,一定需要通过胃镜检查,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的。因为这种情况下,幼儿发生感染后,很难通过自身免疫力来清除,需要药物治疗。症状明显的,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种药物来杀除,副作用不大,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也比较小。新疗法中还有运用拜奥益生菌片剂的,可以尝试一下,同时服用开胃的药,让胃口好转。不过,宝宝出现厌食和口臭的问题,除了幽门螺旋杆菌,还可能是积食引起的。这时,通常,宝宝的便便还会有酸臭味,便便次数也会增多,还有腹胀、打嗝、食欲不佳的症状。宝宝的大便发酸,这类积食引起的消化不良,多由于饮食不节制所致。建议多注意宝宝的休息及饮食,采取少食多餐的方法,避免暴饮暴食,平时添加易消化的食物,如蛋黄、肝泥、菜粥及鱼类等。
还有些孩子的内热比较大,也容易出现口臭,同时伴有口腔溃疡,引发哭闹。这个时候,熬点芦根水给宝宝喝,清热生津,效果很好。另外要注意哺喂母乳时,给宝宝轻轻擦拭口腔,帮助他进行口腔清洁
第二个场景:宝宝的肚子圆鼓鼓的,还会有咕噜的叫声,是消化不良吗?
这个需要看宝宝的具体情况来判断的,小婴儿的肚子是要比大孩子和成人显得大些。因为宝宝出生后,他的内脏器官要比骨骼和肌肉更先发育,这样,身体比例看起来就不太协调,肚子看起来也大些。如果宝宝的吃奶量在不断增加,体重增长良好,能比较有规律地便便,那消化功能还是可以的,不能认为是消化不良。如果就医诊治,排除阑尾炎、寄生虫等疾病因素,医生认为是胃肠功能紊乱导致的消化不良,可以服用消化酶,加揉肚子的方法来处理。如果还有睡不安稳、拉肚子的症状,则可能是着凉导致的消化不良,需要服用益生菌,外加额外的肚子保暖。
第三个场景:宝宝平时大便1~2次,现在每天3~4次,但形状好,是消化不良吗?
宝宝的便便如果突然比原先多了,需要同时注意他的体重增长和便便形状。如果便便的形状好,宝宝的体重增长也良好,那么就不需要担心。宝宝的腹泻,不是以次数来定的,水分多少比次数更重要。如果便便比较稀,建议化验大便常规,排除肠道病菌感染的可能性。
第四个场景:宝宝频繁夜醒,会不会也是因为消化不良引起的呢?
缺钙、奶不够吃、肠胀气、睡眠环境不舒适……造成宝宝频繁夜醒的原因有很多。如果是因为消化不良引起的宝宝频繁夜醒,他的其他症状也会很明显,如一直有腹部胀气、肚子里一直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并且有长期的便秘,总是大便干燥、排便费力等问题。
那除了干燥的便便,还能怎样来判断宝宝消化不良呢?
新生宝宝如果吃母乳,他的便便多呈金黄色,不会有明显臭味,偶尔会微带绿色且比较稀,或呈软膏样,均匀一致,带有酸味且没有泡沫,排便次数较多,一天2~5次。随着月龄增长,大便次数会逐渐减少,2~3个月的宝宝大便次数会减少到每天1~2次。
奶粉宝宝的便便则是土黄色的硬膏样,量较少,通常会干燥一些,略带一些臭味,每天约1~2次。偶尔会有细小乳凝块,有酸味,每日2~3次。即使每天大便达到3~5次,但大便不含太多的水分,呈糊状,这也是正常的。
当宝宝的便便出现以下这些情况,需要考虑是消化不良:
1.宝宝大便发臭,臭到闻起来像臭鸡蛋一样,这是提示宝宝蛋白质摄入过量,或蛋白质消化不良。应注意配方奶浓度是否过高,进食是否过量,可适当稀释奶液或限制奶量。还可以给宝宝用点多种维生素制剂,以帮助消化。如果已经开始添加蛋黄、鱼肉等辅食,可以考虑暂时停止添加此类辅食,等宝宝大便恢复正常后再逐步添加。
2.宝宝的便便呈淡黄色、液体状、量多,像油一样发亮,在尿布上或便盆中如油珠一样可以滑动。这表示脂肪消化不良,建议暂时改喂低脂奶,但一定要注意,这只是暂时性方法,不能长期使用。等宝宝便便恢复正常,还是需要进行正常哺喂。
3.宝宝的便便发酸,是属于积食引起的消化不良,建议多少食多餐,如果已经添加辅食,建议添加易消化食物。如果除了发酸,还发臭,还有可能是宝宝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不全,可以补充点营养型益生菌促进消化吸收,缓解症状。
其实,妈妈最重要的还是要关注宝宝的体重增长和情绪,如果宝宝精神好,体重增加也好,那么就不要太担心。